写作逻辑训练打卡合集 | 自省反思与复盘
为了解决逻辑思维混乱的问题,从一本写作书里学来一个方法——限150字内,说明一个题目。我把它称为关键词写作逻辑训练,每天分配15分钟写一个主题,任意题目,发布到简书完成打卡。其实,我不能百分百确定方法是否有用,只能先摸索着执行,碰到钉子,再去修改,慢慢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今天已打卡满7天,我把7天的打卡内容做成合集,形成这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反思自省的部分。这篇文章主要是剖析我的写作缺陷,如果也能启发到和我一样的写作新人,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打卡内容:
Day 1 乘坐地铁
穿过长长的手扶电梯,走进凉爽的空间,白织灯照映着瓷砖地,冷静又添凉意。健康码是必看的,最好提早拿出手机扫码,这样就能更快通过安检。不需要买票,手机打开大都会,对着入口处的二维码扫描区展示条码,就能顺利进站。
乘车要走到下一层,大概是通用设计,几乎每个站点都是这样。走下去以后,便能看见人们沿着下客通道两旁的黄线外排队,一般不会等太久,几分钟,列车就会进站。 乘客先下后上,不至一分钟,便会发出警示信号,提醒人们车门即将关闭,如果来不及上下车,最好别有动作,否则就会被门夹到,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哦。(共247字)
可以看出我第一天连规则都没搞清楚,字数超出太多,还总是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分散注意力,让人不能轻易发现我的主题。
Day 2 单门冰箱
这是个神奇的长方体,它的身体一分为二,上面用来保鲜,下面用来冷藏。当它在厨房里担起责任,人们的食物有了更长的保存时间,人们的味蕾也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奇妙变化,尤其是到了夏天,冰淇淋,冰冻水果,冰饮料,没了它的存在,这些快乐也将不复存在。当然,这只是我家厨房里的成员,它还有双开门的,便携式的和小型单门的。(共计151字)
注意到问题以后,第二天进行了改正,控制字数,紧紧围绕主题开展。但它看起来就像是物品陈列,告诉你这儿有什么,那有什么,整合在一起显得没有生气。
Day 3 电风扇
给炎热的夏天吹去阵阵凉意,这是它问世之前就设定的目标,带着“解热”的使命,它诞生了!依靠三片透明的塑料薄片和几十根铁条,它骄傲地昂起头颅,把风带到了每个人身边。在它之前,人们向大自然借用植物的叶,做成蒲扇,手动催生凉风。聪明的发明家把这个原理与电力完美融合,于是,人们终于解脱了双手,爱上了夏天。(共148字)
仍然没有发现到问题的根本,这时候,简友魏治祥魏老师给了我建议,他评论说:“尽可能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事物,尽可能由此及彼地联想,你的笔就会越来越灵动。”魏老师的笔力让羡慕不已,他的评论也让我知道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单一角度的描写,信息密度不足,自然显得单调。
Day 4 马铃薯
像是缩小版的橄榄球,被人用手心揉搓后,表面凹凸不平,扒开它淡黄色的外衣,里面还是黄色的,黄得均匀。切成丝,和青椒丝缠绕在一起,入口就是清淡的甜,这是它内含的淀粉在起作用。它是中国普通人家的必备家常菜,但在欧美国家,它早就成为第二主食了,同时,它也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人工栽培的历史也有几千年前了。(共152字)
学会了拆分,按照外观、用途和历史背景三个板块去介绍,果然丰富了一些。不过还是存在其他问题,比如文字不够简洁、画面感不足等。
Day 5 雨
柔软的,无色的澄明液体,从云里来,到大地去。它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从万里高空到平地的距离,就是它的一生。它有时像个姑娘,温柔时,亲切博爱,滋润着大地上的每一个生命;生气时,却不管不顾,闹翻了天,冲走了房屋和田地。人们有时爱它,有时恨他,却影响不了它,别怪它任性肆意,因为它也无法决定自己何时降世啊!(共149字)
Day 6 月亮
静谧的黑夜里,白玉盘悬在半空,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色的纱,这原是来自太阳的馈赠,而它欣然接受,又无私献给了我们。在无数个夜晚,它给迷失的人照亮前路,给异乡的人寄去惦念,给有情之人赠送圆满。几千年来,人们传唱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它的美丽故事,终于,在一九六九年的七月,人们第一次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足迹。(共146字)
Day 7 书籍
别看它小,却装得下辽阔的世界,文字排列组合,印刻在它身上,便能为它装上想象的翅膀,它载着那些追随它的人们,飞过高山,跨过海洋,去往身体到达不了的远方。黄金屋、颜如玉是人们掀开它的面纱,探寻到的宝藏,它有时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有时也是武器,人们能够借助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从古至今,它始终不可取代。(共150字)
逐渐有了手感,不再想一出是一出,这里写一笔,又突然插入另外一笔。经过7天的打卡练习,能够感受到逻辑混乱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以后我仍然会每天继续这个练习,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反思自省:
逻辑、语法和修辞,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学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模块。我是个写作新人,之前为了考试写过论述文,当时就暴露出逻辑混乱的毛病,所以这个打卡练习主要是为了解决逻辑问题。至于语法和修辞,我们从小学在语文课上就已经接触了,其实没有人是真正从零开始学写作的,如果我们曾经这块就薄弱,那就借助榜样的力量,从模仿借鉴开始吧!
另外,学写作,脸皮要厚。我曾想过建一个近义词词库,有位简友在我的打卡文章下评论:大概对写作有误解,我赶紧追问他可不可以指导一下,于是他简信我,让我看看他的文,明白不应太把词句当回事。就是因为脸皮厚,也不怕别人指出问题,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进步。写作之路漫漫兮,其修远矣!
我是写作新人孤晓鹤,今天也有进步一点点,希望明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