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笔记
一,理解吼叫
1,吼叫有多严重
(1)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2)吼叫的后果
对孩子:长期遭受吼叫的孩子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会留下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
对你:当你吼叫过后看到孩子一言不发、精神涣散或满怀怨气,你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3)改变希望
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2,吼叫的“扳机和炸药包”
(1)外部触发器
哼哼唧唧,玩具一地,墙上的“大作”,还没完成的作业……
(2)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
如果说外部触发器只是炮仗的那个导火索,那么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就是炮仗里的火药。
(3)吼叫成为习惯
当吼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它就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要打破这种惯性,关键在于吼叫时要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感受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尝试打破习惯。而且一定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是艰难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4)酝酿吼叫的土壤
感觉孤立无援、睡眠不足、总没有自己的时间……改变土壤环境,愤怒也就不会发芽了。
3,吼叫的深层原因
(1)吼叫代代相传
当你洞察到自己的吼叫与父母的联系时,这种洞察就是一束阳光,它会帮你选择为人父母的方式,而不是变成父母作风的遗传。
(2)迁怒于人
人人都会愤怒,但了解你的愤怒,谁真正惹你生气,以及选择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能够帮助你停止吼叫。
(3)吼叫导致虐待
如果孩子没有听从你的吼叫指令,那么愤怒会升级,你有可能会虐待孩子。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宣泄怒气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没有任何好处,它可能让你更加愤怒,让你沉浸在生气的态度中。
(4)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藏在愤怒之下可能还有: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尤其是羞愧,当你感到羞愧时,其实是在责备自己不够好,此时,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会用吼叫孩子来掩饰自己的羞愧。
(5)健康状况
你总发怒,可能是因为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4,带上气质的眼镜
(1)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以及两者如何互相适应。
(2)人与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在9个维度上: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3)想要健康地发展任何一种关系,关键都是要接纳对方的本来面目,透过气质的眼镜,你会看到并理解自己与孩子的分歧点及契合处。如果你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他就会更少犯错,你也就会更少生气。
(4)不要和孩子进行气质方面的拉锯较量。无论你胜还是孩子胜,都可能损伤亲子关系。如果你总是获胜,孩子就容易与你疏远,感到挫败、无力,甚至变得叛逆。而如果孩子总获胜,他将学会拉得更用力,叫得更大声、更频繁。
(5)作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
(6)带上气质的眼镜,在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二,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1,追踪你的吼叫
注意你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应,并记录发生的事情,是改变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增进你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与接纳,继而做出改变。
第一步:记录事件
第二步:记录你的反应
第三步:记录你的回应——注意,你只要观察,不要评判自己的行为
第四步:后续情况
第五步:记录相关的气质
第六步:记录你的评估
追踪吼叫,是要寻找一个时刻,在那一刻,因为孩子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情绪。如果你能在情绪变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反应,就可能在情绪激化、损伤亲子关系前平静下来。
2,自我同情
在减少、告别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
3,A-B-C-D-E法则
A:Ask自问。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B:Breath呼吸。自问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作出回应前,都要尽量可能给自己时间去关注呼吸。
C:Calm yourself平静自我。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E:Empathize同理心。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4,管教的4C法则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Communication沟通:要简短、具体和简单;示范和解释;用鼓励性的言辞;“我”和“你”的力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
Choice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将能够减少吼叫和争执,同时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要真实;要简单;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这是你的选择。
Consequence结果:结果是真的,结果会让人们明白规则。定制家庭规则(规则一旦确定,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就有了预期。规则和结果可以基于孩子的具体情况或发育阶段要求,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孩子长大一些后,家庭会议十分有用,让孩子参与定制规则,收集想法,征求同意,每个人都做到心中有数,他们就更愿意遵守。);结果要与行为相关(承担结果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会让你不发脾气)。
Connection联结: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如果孩子感受到联结,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他就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一对一时间;保持好奇;不要记仇。
5,提前制定计划
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气质,提前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争执和挑战。
6,使用定时器
定时器既代表着规则,还富有游戏感,它能有效帮助孩子明白将要发生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
7,规划家庭会议
选择一个所有家人都合适的时间,会议要简短20分钟就差不多。打印一张议程表,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大家轮流发言,说一说对其他每个家庭成员感激或赞赏的地方。先讨论孩子关心的问题,每周只讨论一个家长关心的问题。针对解决方案做头脑风暴,记录行动计划,张贴出来。
8,运用表格与日历
9,放低声音
10,利用幽默、惊讶和创意
11,试试数数
12,再来一次。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13,用道歉修复过往
原谅自己;真诚道歉(后悔、责任、补救)。
三,特殊情况
1,吼叫的不是我
(1)伴侣喜欢吼叫
可以与对方做一次坦诚的交流,告诉对方吼叫对你的影响,不指责,只谈论你的感受。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多关注对方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可示范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人沟通,也可以接受专业的帮助。
(2)孩子的祖父母喜欢吼叫
身为家长,你有责任尽力保证孩子远离恐惧和伤害。可从孩子那了解祖父母吼叫的情况,然后和祖父母当面交流,感谢他们的帮忙,倾听他们对孩子的意见以及对事件的描述,问他们什么情况会导致他们吼叫,看他们是否愿意一起想办法解决。若对方无意改变,最好寻找其他看护人;若无法离开他们,那么让他们在孩子淘气时,把事情转交给你来处理。
2,生活如此艰难
!记住: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