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方麦浪

无意中在微信阅读看到刘媛媛的《精准努力》,终于在昨晚读完了,迫不及待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感。

 先不管作者年龄几何,至少价值观还算蛮正的,能有几分相似,也是坚持读完此书的原因。

关于工作我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板只喜欢做选择题,而不是简答题”,

这是刚工作时,无意中做对的一件事。当时刚接手系部秘书不久,我和A同事同时申请去深圳培训,申请前我找了别的同事申请的模板来参考,发给系部领导审核,领导看到私信我去她办公室,让我意外的是,领导一条一条亲手帮我修改并告诉了我申请标准,而我除了修改后,乖乖的记到自己随手的笔记本上。A来问我,我告诉了他这个过程,结果他拿着打印出来的空白格直接闯进领导办公室让领导教他打申请,领导当时无语的,一直感慨:为什么同样是研究生毕业,差别会这么大。这件事情一直记忆深刻,从此以后,凡是需要请示领导的,一定逻辑清晰列出一二三条,给出原因、条件、过程,想出解决方案,备着领导需要。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 “了解人比学技术重要”吧

一年的秘书工作,一个月就上手了,当清楚了领导的做事风格,跟上领导的思维方式,基本都不会出错,甚至从来不需要拍任何马屁,也或许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干实事的领导,不需要太多虚伪的努力。

  “工作是头等大事”

是我工作了7年后才真正意识到的问题,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让我不停思考工作之余能做啥,以至于一直的状态都是“看起来很努力的‘混日子’”,后来换了工作,时间更自由,这种感觉更强烈,从来没去思考过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好,也或许是因为本职工作不够努力,没有成就感,拼命在工作之外寻找突破口,现在想来也是可笑。最起码工作算是比较热爱的,时间、空间、自由度、性价比都足够高,在工作上努力,才是真正快速的收获和成长进步,这一点,是学习时间管理才真正意识到的。

关于爱情:

  “只要说出你的需求,大多数吵架都可以避免”

这句话是听了樊登读书才深刻体会到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是指责和抱怨,可是抱怨有用吗?只会矛盾升级,只会给对方留下你不好的印象。我都忘了多久没有抱怨过了,连和先生斗嘴的机会都少了,甚至他打趣说:为什么怀孕让你脾气变好了?不是脾气变好了,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变了。

  “结婚前最好先和对方谈谈”

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不止是婚前,孕前,产前,基本每一个重大时刻我们都会深入谈谈,算是统一思想做好一切准备,以至于后来我们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甚至有时还是对方愿意反思和倾诉的对象。

  “吵架是增进感情的机会”

估计这个很多人都觉得深刻。原来谈恋爱特别怕吵架,吵完都要伤心很多天;现在吵架,怕的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找,而且要把情绪释放掉、问题解决掉,不积压不积累,不给自己和对方翻旧账的机会。所以,面对吵架,我们俩都觉得挺正常的。

  关于生活:

  “ 越早做打算越好”

我们俩都习惯了提前规划,从结婚到要二胎,基本每一步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走,遇到问题,也不觉得意外,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让人有种别样的安全感。

  “学会盯住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觉得这个最有意思,好像从上大学开始就有种思维,喜欢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啥,所有别人经历的失败,自己留心让自己避免,别人的成功,一定拿来研究和学习。这种行为还被误认为是好奇和心机,不不不,你看到的爱思考的我,一定是只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别人,完全没有任何兴趣。通常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可以如此优秀?我要如何避免这类问题?这种思维用到了考研,让我在备战考试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家庭最重要”

这一点毋庸置疑,必须赞同。不仅自己的家人重要,别人的家人也很重要。爱不应该是小爱,而应该是大爱。

  “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这句话好多年前我就发现了,尤其是“终身学习”带来的效应,我从不觉得年龄是个问题,只要需要、只要喜欢,随时都可以开始,并且没有任何牵绊。

  “年少不值得回头”

我也是这种感受,现在的自己多了一份笃定、多了一份智慧、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爱,羽翼更加丰满,内心更加从容。

 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