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与旅美食

集安的味道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7人  阿飞的文字
集安鸭绿江

我始终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她自己的味道。

集安,这座美丽的边陲小城,也有属于她的味道,而这种味道,是在我每一次来到集安后,带给我的不同的感受,所累积而成的。

我之前也有写过集安这座安静的小城市,同时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一次来,是在16年的夏天,集安给我的味道是“凉爽”,依靠着长白山的滋养,以及鸭绿江的润泽,这个被称为塞北小江南的城市,与北方夏天大部分酷暑难耐的城市截然不同,特别是当你漫步在鸭绿江边,阵阵徐风,好不惬意。

若是到了晚上,来到江边点上几串烧烤,以及透心凉的冰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以及在路上不停嬉戏打闹的孩子,生活的幸福,也应该就是这番模样吧。因此,“凉爽”对于我来说,成了这里让我品尝到的第一种味道,也成我想起集安,便会想念的味道。

第二次来,是在农历16年冬天,集安给我的味道是干净,我也在弥漫着这种干净的味道里,度过了我在集安的第一次春节。

北方的冬天是萧条的,没有绿叶,连阳光也显得那么地心不在焉,加之冬天积雪融化后会让道路显得泞泥不堪。但集安不一样,冬天的夜晚道路两旁的灯光显得尤其明亮,路上的积雪被清扫得十分干净,绿化带倒是有雪,不过并不是路上积雪随意的堆放(北京下雪后路上的积雪往往直接被铲进绿化带里,显得凌乱不堪),完全是下雪后自然的造型。

路两旁的银杏树,被带上了浅黄色的塑料叶子,不仔细看确也真假难辨,给冬日里平添了几分生机。因此,“干净”对于我来说,又是集安给与我的另一种味道,每当我想念集安,心会特别净,思绪也如静静流淌的鸭绿江水般安静。

(夜晚刚刚下过小雪的集安)

第三次来,是在17年的夏天,集安给我的味道是亲情,当然那个时候我也经历了我生命当中特别重要的时刻——结婚。

从大理到集安,足足4000多公里的距离,若不是足够多的幸运和缘分,我也许从来也不会奢求在这里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回到集安筹备婚礼,到婚礼结束启程返杭,前后不过短短7天,却已然将两个远隔数千里的家庭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已然有一种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悄悄扎根于我们之间,在我的心里茁壮成长。我很确信,这便是“亲情”的味道。

婚礼仪式上的感言说得有些混乱,但那四句话却是油然从我的心里说出来的:集安最美,因为有家;集安有家,因为有你。

从那以后每当我想念集安,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是亲人们的笑脸,是白发苍苍的姥姥握着我的手,用朝语和汉语混杂着的谆谆教导,是餐桌旁奶奶面带微笑,催促着我多吃肉的话语,是每次我们回家,爷爷开门迎接后,用朝语喊着对象小名时的喜悦……

第四次来,便是17年的冬天,和对象在12月的尾巴上赶回了集安。这一年的集安,好像不似从前那般安静了,因为夏天的时候,大鹏在这里拍了一部关于集安的电影——《缝纫机乐队》,其实说关于集安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关于大鹏的梦想,只不过他的梦想是在集安这座小城生根发芽的,所以他对于这里应该也有着比故乡情更复杂的情愫。

因为一把大吉他,集安给没见过她的人的印象,便成了摇滚之都,或者说集安有了“摇滚”的味道。即便在剧组搬走之后,大吉他也随之消失了。但大鹏所做的确实是集安需要的,因为要发展,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人知道你,知道集安。

此刻的集安,有一种我很熟悉的味道,可并不是我之前所体味过的“凉爽”、“干净”,亦或是亲情,或者说以上这些味道不足以来概括我的感受。

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搜索着最准确的词汇,但我想到的更多是和吃有关的。

我会想到岳母做的可口的豆芽泡菜、黄瓜泡菜,以及她最拿手的酱牛肉,每次回杭都要打包好几斤。

我会想到岳父在冰箱里备好的冰葡萄酒,酒量都不太好的我们,吃饭时偶尔小酌一杯,或者是饭后坐在沙发上,也喝上两小杯,岳父强调喝冰葡萄酒需要用高脚玻璃杯,因为集安的冰葡萄酒只有装在里面才是它最好看的模样。

我会想到奶奶做的炒花蛤,熬的山药牛尾巴汤,蒸好的米肠,以及春节时候包的荠菜馅儿饺子,我一个人也能吃上20个。对了,还有爷爷亲手压的榆树皮冷面,玉米面混和榆树皮磨成的粉做出来的冷面,有着面食原有的筋道,又带着榆树皮的清香,配上奶奶亲手熬的朝鲜族传统的冷面汤,洒上些许黄瓜丝和芝麻,一碗爽口的榆树皮冷面,我能一口气全吃完。

朝鲜族榆树皮冷面 爷爷奶奶共同做的朝鲜族榆树皮冷面  

我会想起冬天的夜里,朋友带着我们去路边一家没有招牌的烤串店,屋里总共就三个小火炕,自然也就只能坐三座人,屋里屋外温度的反差,似乎让烤串增添了几分香气,吃起来格外的香,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烤沙肝,一个人吃了十多串才稍微觉得有点满足。

我还会想到小区后门的高丽火盆一条街,作为朝鲜族的传统美食,同时也是集安的特色,火盆里生火的同时要把菜炒熟(豆腐、米肠除外,因为很容易熟),少放些酱油、盐、味精,在平盘底铺几块肥肉,再把豆腐铺在上面,然后把炒好的那些材料都放到上面,最后把平盘放在火盆上,上桌开吃。

我也会想到只吃过一次的酸菜火锅,酸菜作为东北的特色,在集安被演变成了酸菜火锅这一独特的吃法,用的是老北京的铜锅,不过端上来时就已经可以开吃了,底部是满满的酸菜,上面是肉、豆腐、粉丝、海鲜等,吃一口肉夹一筷子酸菜,那叫一个舒服。

与岳父岳母一起吃集安的酸菜火锅

对了还有忆江楠、三千里、小木屋等一大串店名背后的烤肉,免费的泡菜,调到刚刚好的烤肉蘸料,成了无论是夏天,还是冬日里不可缺少的一条风景线。

当然还有很多关于集安的吃食,我不太喜欢用美食这个词,因为觉得这个词缺了点什么东西,就好像我每次想到母亲炒的酸腌菜炒肉,炖的酸辣鱼,我从来没有用过“美食”二字。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美食”二字缺的,正是现在、此刻的集安所给与我的味道——家的味道。

是的,所有的种种,此刻汇聚而成的,便是家的味道,正如集安的家里的酱牛肉,与大理家中的酸辣鱼,给予我的是同样的意义。

集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此刻是,以后也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