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丨杭州都市圈:杭州和他的小伙伴们
山川网:继续我们昨天开启的“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今天我们的视线,放在长三角一核两极之中的另一极——杭州身上。一起来看看,杭州都市圈的相关情况。
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南翼,以杭州为中心联结湖州,嘉兴,绍兴,黄山,衢州五市为节点长三角打造的“金南翼”。
2012年杭州都市圈发布《杭州都市圈蓝皮书》,2014年杭州都市圈正式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国家《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规划》公布,杭州都市圈被列入“一核五圈四带”的“五圈”之一,成为国家战略。
沿革,小步快跑
和昨天我们讲到的南京都市圈,早在2003年即获批立项不同。要想弄明白杭州都市圈,首先我们要看看他的建制沿革情况。
“杭州都市圈”是国家六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四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是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绍兴市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柯桥、诸暨等杭州相邻6县市(区)为紧密层,区域总面积34585平方公里。
湖州、嘉兴、绍兴3市,尤其是德清、安吉、海宁、桐乡、柯桥、诸暨等6个周边县区(市)与杭州市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济相融,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文化、社会联系。
2018年10月,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
从上文中杭州都市圈的建制与沿革上,我们就可以明显发现,相比南京地跨苏皖两省,从设立之初就被视作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圈之后的又一大国家级城市圈不同。杭州都市圈在诞生之初,事实上是仅限于浙江省省内的,其成员也仅有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
这个体量,一方面你可以说杭州城市圈是稳扎稳打,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杭州城市圈的起步,其实相对较低的。而这一成员阵营,自提出之后也长期没有明显变化。一直到了前不久的2018年10月,杭州城市圈才又添加了两位新成员——衢州和黄山。
关于杭州城市圈的立意高低,我们从官方定位中也不难发现——辐射杭州湾、接轨大上海,组团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长三角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和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
为长三角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添砖加瓦,是杭州城市圈诞生之初的定位之基。而近些年伴随着杭州得益于民营经济与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才在今年实现了“扩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小步快跑”来形容。
规划,切实可行
规划中的杭州都市经济圈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为副中心,杭州市域5县市及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等杭州相邻6县市为紧密层,规划的区域总面积53239平方公里,面积约占长三角区域的三分之一。
注:以上数据时间为2017年2011年末,杭州都市圈总人口达到1610.2万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097.1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GDP)的3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83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799元。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伴随经济总量的扩大,杭州都市圈人均GDP持续提高。2011年,杭州都市圈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10685美元,首次跨越万美元大关,高于浙江省1575美元,比2006年增加5953美元,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经济水平。
2014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5.75亿元。2015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21.7亿元。2017年全年,杭州都市圈实现都区生产总值26520.5亿元。
在昨天的推文中,我曾经提到,一个强二线新兴城市圈,或者说是新一线新兴城市圈,成员城市的良性阶梯性至关重要。杭州城市圈虽然成员城市仅有6座,但同样也是阶梯性明显,分工明确的。
其中,杭州是区域核心城市,金融、科创、教育、文卫中心;嘉兴、绍兴是高新制造业基地;湖州、衢州和黄山,则是产业转移区和文化旅游区。
资源,中规中矩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民营企业大省,浙江省教育、医疗、文体等各项资源,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这里所说的“实用性”,其实是指当下足够使用,但长期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同于由一线、超一线城市带队的世界级城市圈,由新一线城市带队的国家级、地区级城市圈,其各类社会资源,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因为此类资源的审批与下放相对严格,二线城市是重要门槛。
截至2016年末,杭州共有小学447所,在校学生54.30万人;初中249所,在校学生21.58万人;普通高中77所,在校学生11.04万人。
普通高等院校39所,在校学生48.10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5.3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5.6%;毕业生12.84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37万人,分别增长2.7%和3.8%。
相比之前我们讲到的南京,以及接下里我们要讲到的武汉、成都。杭州在高等教育资源上的短板,相对还是较为明显的。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很多朋友也都上网发出过相关疑惑。为什么同样是万亿GDP体量城市,杭州的高等教育资源要明显逊色于南京、武汉和成都呢?
这个事情,原因众多,我们只选最重要的一个来讲。高校资源,存在很强的历史沿革性。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绝大多数优质高校,建校长则百余年,短则也可追溯到建国初期。在这个时期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基本上都被分在各个大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中。
比如华北区的北京、天津,华南区的广州,华中区的武汉,东北区的沈阳,西北区的西安,西南区的成都,华东区的上海和南京。这些城市,长期作为各自区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在教育资源上自然更为充沛。而杭州的城市级别和定位,长期以来是被作为普通省会级别来对待的,自然相比这些大区中心城市会逊色一些。
医疗资源上,情况也是类似。大家可以自己查看下面的杭州都市圈主要三甲医院表格。
但好在,伴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医疗资源,会有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得以增加。关于这点,杭州完全可以参考深圳,并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来。
交通,亟待提升
身处水网密布的长三角腹地,杭州城市圈同样拥有较为丰富的内河港口。当然,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还是拥有杭州湾的杭州港。嘉兴港和绍兴港,更多是作为杭州港的辅助型港口存在。
而一个城市圈,被定位为世界级、国家级和地区级,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是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是轨道交通的规划上。
截至2018年6月,杭州地铁运营线路共3条,分别为杭州地铁1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4号线,共设车站79座(换乘站不重复统计),换乘车站5座,运营里程共计117.6公里。截至2018年9月,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里程539公里, 其中地铁三期建设规划总里程为387.8公里。
由于杭州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尚未真正意义上连通,我们重点就主要放在中心城市杭州身上。
毋庸置疑,杭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当下阶段是较为落后的。目前杭州已开通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仅3条,这与同等经济体量省会型城市相比,明显有些落后。
利好消息是,杭州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开足马力,弥补之前落后的部分。在建线路有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杭州地铁4号线二期、杭州地铁5号线一二期、杭州地铁6号线一二期、杭州地铁7号线、杭州地铁8号线一期、杭州地铁9号线一期、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及城际轨道交通(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在建总里程约为330.15公里。
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5条轨道交通线(包括地铁1号线至10号线,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5条城际铁路线,1条杭州机场轨道快线),539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地理距离条件的限制,虽然衢州、黄山也被纳入了杭州都市圈,但是彼此的连接方式只能通过高铁动车来链接,并不具备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的基础。
附杭州轨道交通规划图。
相比南京与上海之间,隔着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杭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仅隔着嘉兴一市,这其实是杭州都市圈最大的际遇,同时也是最大的挑战。
南京都市圈之所以可以被定位为国家级,除去南京一直以来作为华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沿革外,距离长三角即有中心城市上海距离适中,能够有效带动安徽多市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点,我们也可以从南京都市圈成员构成,向东辐射范围仅到镇江和扬州等规划中看出端倪。
而杭州都市圈不同,其重要组成城市嘉兴,夹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嘉兴的发展方向都是全力向上海的。而伴随着杭州都市圈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值得考量。
在前不久,网络上甚至一度传播过杭州作为杭州湾中心城市,上海和宁波作为两极的说法。不过很显然,这是十分一厢情愿的做法。但是,杭州湾之于杭州都市圈的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杭州湾的另一侧,还有长期以来与杭州都较为疏离的浙江经济第二大市宁波,他与杭州都市圈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值得关注。
杭州都市圈,前途光明璀璨,但同样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