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闲话 题材--咏物(3)
咏物诗如东坡《水龙吟.杨花》神韵难追;骆宾王《咏鹅》、寇准《咏华山》,只论形貌,至简而上;贺知章《咏柳》,亦只论形貌,而春风作剪,心裁别出;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咏蝉》借物叙志,神貌融通,多取神似,各有角度。
还有一类咏物诗,近似谜语。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板桥茶壶诗:“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王衡《玩雪》“皎洁如连蝶,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
以上几例均貌取物内而神取物外,所谓貌合神离者,正合清人“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诗不犯题目之说,或许与此有一定关系。作为谜语,必定不能犯题,作为诗,犯不犯题并不代表高下优劣。
当然,诗必以意为本,如诗意无存,那也就仅仅是谜语了。如“一种花儿真奇怪,每到冬天开起来,无根无芽无人种,待得花开满枝白。”
至于“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打油的高境界,却是比正儿八经的诗更难写。能为此种,也算是别开生面,值得敬佩。
咏物诗已被古人写遍,今人复写,已难觅新意。然而时代不同、视野有变,个人际遇千差万别,情思更非定数,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抒发灵性感悟,写出有特点的诗作,也并不难。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反陆游之意而用,境界非凡,全篇入口琳琅,堪与原作并驾齐驱。
孟依依《赠随儿.我的玩具熊》:“痴情托出无从劝,恶梦觉来相对看。举世独教君识我,如何竟不着衣冠。”写尽冰冷情怀,读来无不感慨。
南华《烟花四绝其三》“清霄碧海涌花潮,也易成春也易销。休问娇娆能几许,可怜开谢在一朝。”借烟花,直欲说尽人间繁华事。
随园弘颖诗《咏伞》“休管人间风共雨,心中自是有晴天。”借物叙志,已得神似之理。
本人诗《手机》“古今多少兴亡事,俱在盈盈一握中。”若说是咏书籍亦可,虽于今而言多有不似,不久之后,电子书籍代纸,却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