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让爱自然发生
Sunny写于2022年3月24日
用时35分钟 共计965字
今天中午听课时,老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初中女孩,她从小被妈妈和姥姥带的非常好,导致父亲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老师就开始问大家爸爸应该怎么办?
大家都鸦雀无声。最后老师分享了这位爸爸的做法:
这位爸爸选择了给孩子写家书。(据说这个想法也是来源于傅雷家书)但是这个爸爸有三个亮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第一:这个爸爸写家书的时机:(他选择在孩子,妈妈,姥姥每一次愉快的不愉快的谈话后,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第二:这位爸爸并没有直接当着孩子,妈妈和姥姥的面说问题,这一点就维护到了所有人的面子和尊严。
第三:这位爸爸并没有强迫孩子一定得看这个家书并且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选择了将家书放在孩子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就完了。
所以通过以上这位爸爸,让我对爱又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爱的出发点应该是自己想做的(因为只有自己想做,才更能坚持下去。而且因为只有做父母的自己充盈了,才能更多地去滋养孩子不是吗?)自然而然的,不刻意留痕迹的(尽自己的一份心,发自内心地想为了孩子好,想为了这个家更好,而不是抱着某种目的。)
然后这一块我想到了一句话:
人们总是选择最方便的,而不是认为对的事情,然后又很快地后悔。
突然,想到了我前几天和我嘟的一幕,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之前我让我嘟看手机,都是提前说好要靠着墙坐在凳子上看,等结束了就不看了。结果前几天,刚开始他都配合的很好,但是中途因为我累了想睡觉就让他去找奶奶让奶奶拿着看。结果他就放飞自我了,一个人在那可放肆地看而且还不小心把手机屏幕调整到最亮。我看不过去也说不下就把手机拿了过来,结果他就哭的不行,我就把他抱了起来,告诉他知道她想再多看一会手机,但是手机太亮了对眼睛不好咋咋咋,最后还和他聊了视频的内容。结果不一会他就睡着了,但是睡着了以后居然还有哭泣声。
于是我就又开始后悔,然后自我反思(我的出发点其实就是害怕他把眼睛看坏了,但是我为了自己方便,先破坏了规则而已。)其实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中,才让我发现其实有时候沉默或者少说比说更高效。
所以这一块想和大家说: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躺赢,但是有时躺多了也难受呀。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走出舒适区,或许你能看到更多的奇迹,以上的爸爸其实就是走出了舒适区,发现了奇迹。相信大家只要有心,其实到处都是机会,就看你能否把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