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吧?

2020-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涛声1949

换个思路吧?

先说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艘船沉了。之后有人来采访某幸存者,结果他信誓旦旦说,在危急时刻自己并没有慌乱,因为他知道上帝会来救他。他唯一做的事就是虔诚祈祷,他果然得救了。他感谢神的恩典,因为他非常明白,他之所以成功活下来,全是神的安排。于是听者无不感动,不信者有了转变,信者更坚定。这实在是非常美好的体验啊!

但是大家似乎忘记了一件事:除了他之外,还有别的信徒也祈祷了,也恳求神来救他们,但是他们死了,再也不可能来接受采访,他们永久沉默了。而大家似乎也遗忘了他们,好像他们从来就不存在。上帝没有救他们,是他们该死,还是上帝不负责任呢?看起来只能是前者。反正死无对证,还有什么好说?特别是在信者看来,这些死去的人是命中注定,被神抛弃,并无不妥。

这个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之为“幸存者偏差”。那些没有获救的人不过是“无声的证据”罢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因为人们关注的总是那些成功的人吧。

人们总是善于从易于观察到的经验中学习(成功的事例),而不善于承认自己看不到的事实(失败的事例)。

但是有个重要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方法可以复制吗?这需要认真来想一想。

假定有两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做相同的事情,一个人成功了,而另一个则没有成功,这可能吗?当然可能,也许没有人可以否定吧?这说明同样一碗“成功鸡汤”,有人喝了“大补”,而有人喝了等于不喝,更倒霉的人甚至喝了拉肚子要上医院急救。原因何在?在于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些还不可控。因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准则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成功的道路哪里会只有一条的道理?可见成功的方法往往是不可复制的。

但奇怪的是,人就是想要复制成功!

人人自然都渴望成功,特别是年轻人。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要成功,最好走捷径,又快又省心。而成功的捷径,很多人相信,可以建立在已经成功者的经验上,来个复制,那还不简单?

请看以下事例:

1. 高考结束了,高考状元出来了。他们成为学霸的经验在网上非常热门,大家争先恐后仔细研究,想要学到一星半点秘诀,希望复制,让自己也能成为状元;

2. 不少学校的经典做法之一,是邀请考上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回来,给学弟学妹们做报告,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激励大家努力奋斗,来年也都考上名牌大学;而结果往往是学霸在台上大吹自己一通,下面的人听得如痴如醉,激动万分。但到底有多大收获?谁也说不清。

3. 牛气冲天的企业家纷纷出书,或者受邀到某个论坛,某个大学,介绍自己成功的秘密,往往大受欢迎;最著名的人物,如股神巴菲特,有多少人为了能够和他共进午餐,期待从他的“金口”中获得无价的商业秘诀,还得付出相当离谱的代价,却还担心排不上号;

各位有空不妨到书店看看,各类《成功学》的书籍有多少?这些书有多么畅销?而且长盛不衰。你不感到惊讶吗?

但是,很遗憾,我要在此对这样的思维倾向泼一盆冷水!原因很简单:成功不可能简单复制。残酷的事实是:在任何领域中,成功的比率和成功学的发展并无直接的关联。《成功学》这碗鸡汤喝起来味道可能不错,可惜基本上没有多大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有逻辑思维的人是不会那么简单的。他们会问:既然如此简单,成功的秘密都已经公开,为什么成功的人还是那么少呢?显然,这样的“捷径”根本就不靠谱!但是尽管如此,从现实情况看,走捷径的思路依然大行其道。

我以为,大家不妨换个思路。要研究成功,不妨先研究失败。如果谁能够把失败研究透了,他离开成功就不远了。这绝非舍近求远!是不是值得试试?

最后,还得问一个貌似有“酸葡萄心理”的问题:

你真的希望和那些成功者互换身份吗?

你真的知道他们为获得成功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吗?

或者说,你是否认为成功=幸福?

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那些失败者为安慰自己而抛出来的傻问题吧?到底傻不傻,有一天你自会明白。

很多年轻人,年轻气盛,是断然不会考虑这样的事情的。对于他们来说,“成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在当今这个社会,不如此行吗?

也许,非得等人到了老年,大概才有可能对此会看得比较清楚?可这个“清楚”,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老糊涂”的替代品罢了,一笑了之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