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记》|短小精悍,却不失情真意切
文|渊之鮀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发起的古文运动,主张“化骈为散”,为古散文的崛起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而其行文一贯打破当时的传统,以“奇”与“变”为主基调,不拘泥于文法限制。
《画记》就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其篇幅短小精悍,全篇不到八百字,且仅仅用五百余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更牛的是这区区五百余字竟描绘了那么多的事物,其中包括一百二十三个人物,以及其三十二项活动;八十三匹马,以及其二十七项活动;十一头牛,三头橐驼,四头驴,一只隼,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只,旃车三辆,以及杂兵器饮食服用之器等等等等共二百五十一件。
我不禁为之惊叹,韩老先生用区区五百余字,写出了五百余件事物以及若干具体活动项目。这是何其精辟,字字珠玑啊!再细看其内容,并非简单罗列出画面上的事物,而且句与句之间也并非一同的模式,时而夹杂着句式的变化,读起来堪称妙趣横生。此时,不禁想起来相声里面的“报菜名”,真是那种听起来朗朗上口,还不带重样的。
前三段主要描绘画作,其开篇并非从一头平铺向另一头的直白叙写,而是归分为人、物、物品这三类,再分别进行描绘。而且,虽为三类,但笔墨又有轻有重,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繁到简,由细到粗,动而至静。
第一节主要描述各色人物,句式以“骑而……者……人”开始,其后穿插变换其他句式,使整段读起来并非类似格式化的句式,而是灵活又多变的。其中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均予细加描撰,画面感十足,读罢便一并尽收眼底。
第二节主要描绘马匹,较之前人物描写略有简化,主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一匹匹鲜活的马儿便跃然纸上。再结合上下文,与人物合二为一,便又是另一番景象。第三节简要描绘剩余的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画作描绘得美仑美奂,爱不释手自是必然的事情,而最后一节却来了个神转折,这也是老先生行文的一大特点。他的很多文章往往都是先叙景,而后再抒情。然而,抒情才是整个文章的文眼,或称之为主旨之所在。
最后这段先是简单扼要说明了这幅画的由来,以及老先生对此幅画作赞叹之余的每每爱不释手的心境。然而,却不想在河阳巧遇画作的主人赵侍御,得知了画作的真实来由,因感赵君之戚然,虽甚爱,却还是赠予赵君,为了感怀而做了这首《画记》,以此慰籍自己失去画作的失落感。
然而,表面看上去对画作的失落感、空空然的心境,对于当时的韩愈来讲,可能又深含其内在的寓意。从段首这句“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来看,当时韩愈经历四次科考才及第,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失败,时年不过三十,本该大展宏图的年纪却“甚无事”,事业上的失落感自然油然而生。
再看这句“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之所以去河阳是由于韩愈的嫂子郑氏逝世,他返河阳为其守丧。众所周知,韩愈三岁丧父,后被兄嫂抚养,而九岁时其兄病逝,他便随寡嫂避居江南,可想而知,郑氏对于他来说情深义重,而失去至亲的失落感也会夹杂其中。
《画记》虽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尤其丰厚。懂画者为其唯美的画面而啧啧称奇,懂情者为其情真意切而戚然。而我,此时却为其凝练的笔触而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