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跟产品朋友们聊天时,经常提到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最近我也在思考一路走来我认为的高级产品核心能力是什么,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上会更加注重哪些方面。趁着项目没到特别忙的时候,总结下我认为高级产品能力模型。
1. 深度行业研究的能力
我身边的产品朋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做产品”,无论哪个行业的产品他都可以做,研究竞品、画图写文档开会对接,不在话下。另一种是扎根一个领域,只做这个领域的产品,我是属于后者的。我从大学上学时开始创业做线下早教机构,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做线上教育产品经理,又来北京做线上早教启蒙产品经理,从未有过换行业的念头。我认为在一个行业扎根,拥有深度的行研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对一个行业进行深度研究,你会清楚地知道相关业务
实际点讲,只有在一个行业待久了,对这个行业有过深入接触,深入研究,才有可能接触到比较全面的业务,站到一个较高层次去看问题,才能知道哪里有坑,哪里有彩蛋。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已经像你的朋友一样,从生活到工作,如影相随,而你也对他甚是熟悉,从框架到细节,都很清楚,这种经验才是真正实打实的经验。
2)对一个行业进行深度研究,你会有前沿预测的能力
大咖和刚毕业学生的区别在于啥?在于新人看到的是表象,大咖看到的是本质,新人看到的是一时,大咖能够预测前沿。为什么大咖能够预测行业动态,洞悉前沿?因为他们足够了解,足够专注。跟我们研究股票基金一个性质,只有足够了解,深度研究才能有把握的去掌握趋势,洞悉未来,能够对当前的行业进行精准的判断、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
3)对一个行业进行深度研究,人生会发出更聚焦的光芒
虽然现在市场机会很多,五花八门,但是说实话人这一辈子,总得有那么一件事是扎实做下来的,伴随了自己一生,到最后能够散发光芒的那种。有的人很幸运,天资聪颖起点高运气也好可能在年轻时事业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小顶峰,光彩照人,然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平凡的人,如果对巅峰有追求,渴望璀璨的光,那么是需要执着在一个领域做下去的。
2. 构建商业模型的能力
说到商业模型,就难免会吐槽下过去两年做的产品,设计创意极好,内容也不错,然而没人买单。为什么?因为从一开始商业闭环就没形成,这模型压根不成立。一个战略级大项目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老板,到项目总监,到产品负责人都难逃其咎,如果我们未来是奔着产品总监甚至更高的职业目标去的,那么在高级产品经理阶段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商业模型构建能力,这个直接决定项目生死。
简单聊下我们的项目,我们是生产TV机顶盒,卖机顶盒,咋卖呢?在机顶盒里安装幼儿早教软件,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款早教平台软件,并且自主研发了一些列的早教课程app,app可以安装到平台里,同时洽谈了很多第三方app,也安装到我们的平台上,机顶盒售价1988,软件课程可以免费一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太大的融资压力,老板的想法虽然遭受了质疑,但底下人依然这么执行了。项目做了三年多,结果并不乐观,除了多年合作的渠道们低价购买了几十万台,剩下to c或to 新b的几乎卖不出去。并且由于被硬件销量限制,我们软件活跃数据也惨淡,造成了当拿着课程软件作为附加值去营销硬件机顶盒时,软件数据却不漂亮,扛不起早教启蒙优质课程app的大旗;当拿着机顶盒硬件去营销我们软件时,机顶盒高昂的价格又会让人望而祛步,销量上不去,软件数据继续萧条,死循环。
如果这个团队的领导们拥有很强的商业模型构建能力,这个模式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会有更好的商业模式去做这个事儿,不会浪费几年的时间后让项目奄奄一息。所以对于高级产品经理而言,公司对我们的要求就不是简单的做好产品了,而是帮公司赚钱、如何让公司能够支撑到下一轮融资,如何让团队能够生存下去。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本身就要带着商业化的思维去思考。
3. 数据深度分析能力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看数据,但我观察下来发现很多人在看数据的时候喜欢看“数据现象”,而不喜欢拆解“数据原因”,大家会习惯性的把现象和原因混为一谈。比如:这周的产品“首单率”提升了,大家看到都挺开心的。但是具体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可能是很多种的:有可能是推广带来了更精准的用户;也有可能是运营对于商品排序展示方面进行了调整;还有可能是产品改动带来的影响;也不排除是周期性的波动或者受到社会性事件的影响。
单纯的数据现象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背后的原因才是值得我们深挖的。
到了高级产品经理阶段,应当具备良好的对数据深度分析的能力。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书叫《思考的技术》,核心观点就是太多人习惯性的把假设当做结论,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本书对我的警示性非常大,当我们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会有各种思路和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归根到底只是假设,到底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必须经过检验,而深度的数据分析就是很好的检验手段。判断仅仅是“假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论”,只有被验证过的假设才是结论。而到了高级产品经理阶段,深度的数据分析分析能力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4. 系统思考的能力
我见过一些人,表达能力特别好,跟人交流起来各种天文地理、娱乐八卦聊个不停,但是如果你仔细听一下他讲的内容,就会发现他的讲话中有效的信息并不多,或者当你稍微反问他一下的时候,他会突然愣一下、难以对一些观点自圆其说。
而另外一些人,表达能力虽然不够好,但是他说的话是经过严谨思考的,通常信息量比较大,且当你反问他的时候,他的观点也有重复的佐证。
到了高级产品经理阶段,系统性思考的能力就是必备的了。所谓的系统思考,就是全面的、整体的思考,能够看到事物不同的维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到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说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是可以巧用逻辑图软件(Mindnote、Xmind等),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逻辑图把相关的关联性的问题进行层层的拆分,直到发现问题真正落地为止。事后我们也需要反过来看自己当初的梳理,看看其中是否有错误或者纰漏的地方。
5. 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近些年被我们提的特别多的一个词,比如淘宝将线下的交易搬到了线上,就是一个交易方式的创新;苹果将各个唱片公司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明了itues的线上售卖模式,也是一种创新;传统的线下心理咨询都是50分钟起,而到了线上各家产品为了配合市场,变更为15分钟起,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所以归根到底,真正的创新能力是在深入的了解了现有的行业及产品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通常我们讲的好主意、好创意,那只是一个Good Idea。不难发现,我们很多人都很有创意,脑子里也有各种天马行空的东西,说出来也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这些都不是我所说的创新能力!我所言的创新能力是产品经理基于当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团队禀赋,创造性的发现了新的需求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能够将之付诸实践。
后面的半句话特别重要,因为我见到太多有创意和想法的人了,但是他们的想法或创意不是基于当前资源或能力的,仅仅是凭空构想的,而且也缺乏严谨的思考,稍微细想一下就问题重重。要知道当年乔布斯创造Iphone之前他已经定义过大量伟大的产品了(Macbook air 、itunes、ipod nano等)。
所以世界上可能有很多人都拥有乔布斯的创意,但是真正能够有能力付诸实践改变世界的,却为数不多。
另外,我想再啰嗦一下的是创新能力并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乔布斯、张小龙,很多需要极强创新能力的产品在外表看来可能并不性感,比如: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滴滴打车的调度系统、ZARA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等等,这些产品深藏于用户体验的背后,却都是需要极强创新能力的。
6. 资源整合的能力
最后讲资源整合能力,是沿着’“创新能力”这个点讲的,因为就算我们有再强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法把相关的创意进行落地,也是白瞎。
有时候做产品久了,会有一些失落感,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公司的成功跟产品的关联似乎没有那么大。比如:电商类的产品各家其实都差不多,能否成功更多取决于公司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以及对于商家的运营能力。
而有时候产品提出了新的想法、做了新的功能,如果没有其他多个部门的支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去年我在做问答社区的时候,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一个社区的成功与产品功能和界面改动的关联其实并不高,决定成败的其实是社区的内容调性和社区氛围,而这两点都是与运营高度相关的。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和运营人员充分的沟通,让双方能够达成一致,以便于在后续的社区发展中能够充分的调度到运营的资源。
这一点在各家公司也差不多,综合考验的是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越是大的项目需要的资源越多,而对于产品经理这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