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求职
千万别求职
千万别求职(wm 197049)
说白了,求职是一件可笑的事儿。如果,你真的看透这件事情的话,它真的远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呢。如果,一个人有一段儿求职的经历,真也不为错和过。因为,纵使一万种“过错”,为的是一个不“错过”,真也值了。祝贺你!
不太傻的员工可以用,太不傻的员工是万万不可以用的。如果,雇佣了这样的员工,老板就是傻了。太傻的员工连出来应聘的能力也没有,不太傻的员工,刚好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公司就是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如果,哪个螺丝或者部件坏了,缺了,锈蚀掉了,我们做老板的换掉即可,这就是招聘员工的原因。
所以,一般单位雇佣员工,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个螺丝坏了换哪个。不做更多的考究。所以,对于员工来说,老板心知肚明,他们深知自己雇佣不了更好的员工,也驾驭不了有思想的员工,所以,员工傻不怕,刚好听话,刚好能胜任,足够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员工来说,首先老板你别跟我谈啥理想,我就是赚钱来了。干活儿,给钱,走人。把此摊子经营成世界五百强,那是你的事儿,与我无关。下个月倒闭了,我会再找个暂且不会倒闭的摊子,干活儿,给钱,走人。
所以,形成了两种集团对抗的势力,老板集团和员工集团。所以,招聘的单位多得是,找工作的员工也更多!一方面,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一方面,彼此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老板就想,下一个员工更好,学历更高;有的员工,即使不会干啥活儿,老板和别的哥们儿吃饭喝酒时可以作为谈资:我那儿,上周雇了个清华的。员工也兴冲冲:MD ,别看哥们儿中专文凭,中国500强还面试了我。
真的吗?
真的事实是,求职次数多了后,对自己真有了更新的、更真的认识。因为,如果用心的话,什么事儿都不由得上心起来。一个人各方面的优劣,确实能在现实当中表现出来。而对方的情况,会看得更加清晰,也就是说,就是通过另一个角度,深深地认识了这个世界。
其实,不需要别的什么人欺骗某个老板,自欺欺人的老板比比皆是。要么就是,用摆摊儿的心理去经营企业了,并且虚荣浮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的“公司”算上做饭的钟点工、浇花的老张,总共就二十个人,这主管,那经理,这个CEO,那个CTO,阵容庞大呀,大家都是“官儿”,其乐融融,一团和气。
闹着玩儿似的,工作嘛,就是一群人领导那个钟点工和浇花匠。
千万别求职
求职很难,如果上心的话。可以说,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做一件事儿,都很难。能力、偏好、发展趋势、做事方式、价值观一样的个人和团体达到吻合,比找对象都难。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在倒闭。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缺乏一个能引领企业永续前进、具有真正商业领袖基因的企业掌门人。说白了,缺乏的恰恰是思想!不管你是刚刚创业的商业新秀,还是久经沙场的企业老将,都要掌握“经营人心”“管理人心”的心训方法。
这就是原因,也是好多上心的人难找工作的原因,也是不包容的老板留不住好员工的原因。因为,老板站的不高,不愿意站高。
还有一些极其让人心疼的主儿,老板自己冲锋陷阵,却赚回钱来养活一帮无用甚至起反作用的员工。这样,老板说起来冠冕堂皇,甚至理直气壮:我养活着一大家子——一个公司呢!心里却冤得比吃了黄连还难受。能做大做强吗?
做稳就不错了。
一般的公司,也就如此模式。张三辛苦赚了些钱,手开始痒痒,想玩大的;李四家族上面空降了不少关系;王五呢,人家是拆二代,分了敞亮的N 室N 厅。哥几个一次喝酒喝到了HIGH 处,脸红脖子粗,蠢蠢欲动,大展宏图,开个公司吧!这三五个人,七八条枪,自家又有山头,干呗!
一家崭新的公司闪亮登场!
三个人又邀请来平时玩得不错的赵六、马八,一厢情愿画了硕大的宏伟蓝图,招贤纳士,不亦乐乎。没半年,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勾心斗角依次上演,经过几番较量,几番内忧外患,张三成了像个三岁丧母、七岁丧父的苦儿,同时忙得成了救火队员。
苦撑两年,心力交瘁,张三,老板的瘾算是过足了。拾掇拾掇,变卖变卖,夹着那瘪瘪的小包儿,回家了。
当老板的,最不愿意雇佣的就是有见识,有经验,有思想,有棱角的员工。但是,他们大都不会懂得,任何一个行业,好像关键是业务和技术,其实,最终要了自己公司小命的就是用人和管理呀。
当然,有思想的人,难找一份得心应手的工作。要么自己做个摊子,要么成了走穴的角色。(wm 197049)
千万别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