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最近对读历史感兴趣,我说自己读书像鸡啄米,这一嘴那一嘴,不系统碎片化,囫囵吞枣,好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
谁呢?五柳先生,“闲靖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也。
当然我从来都没忘记吃食。
自去岁以来,只要有闲暇就背诵的唐诗宋词以及陶渊明诗,从死记硬背,到慢慢代入诗境,有时候会对其中的典故,再查证一下,感觉非常有趣味。
特别是这几天读高阳说诗,他的考据功夫真的不同寻常,有诗证,有史证,有推理,有地图。
忽然发现真的像历史学家所说,离开地缘没法谈历史,离开历史和典故也无法谈诗和读诗。
而历史典故是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例证,有些是褒义,有些是贬义,给后人以启示,也是诗人的总结和提炼,言简意赅。
说实话我的历史知识几乎为白纸。无论文化、文学、思想,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淀,都是在嚼白蜡。
没有历史知识的背诵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学好历史。这也是解开人生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方法之一吧!
得到好像知道我的想法,今天听得到,馒头大师讲刘勃老师的《失败者的春秋》,恰对胃口,不愧为一顿精神盛宴。
1.春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孔子编撰了一本编年体的史书《春秋》,以及衍生出来的“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尤其是《春秋·左传》最为著名。
想当年周天子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随着周天子分封出去的土地越来越多,自己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众诸侯的力量也成长起来了,翅膀硬了,开始礼崩乐坏。
及至东周,周天子的实力越来越弱,诸侯的力量越来越强,春秋时代的大幕拉开了。
2.春秋五小强
郑国:国都就在天子脚下,现郑州一带,古文观止第一篇为《郑伯克段于鄢》说明了郑国的历史和重要性。郑人买履,买椟还珠都是说的郑国人的故事,可见当时郑国的商业是比较发达的。
宋国:也在河南,商丘一带,宋国人比较“轴”,著名的成语“拔苗助长”,那个傻呵呵的主角就是宋国人,另一个成语“守株待兔”,那个呆兮兮的主角也是宋国人。
卫国:都城是朝歌(河南淇县),郑、宋、卫三国就在周天子周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文艺气息浓厚,诗经中很多美好的句子,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出自卫风。
鲁国:这个不用多说了,孔子的老家,曲阜。
齐国:国都临淄,齐桓公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3.棋盘金角
刘勃在书里引用了一句围棋的术语,叫“金角银边草肚皮”。知道围棋的肯定知道,围棋开局先抢角,其次抢边,中腹虽然开阔,但四面受敌,先抢下来也是没用的。
那么在春秋时代,谁占据了金角呢?这四个国家名字,你可能立刻就恍然大悟了:东边的齐国,北边的晋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这四个国家,在当时看来都是相对偏远的,但这反而让他们受到更小的束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一旦点对了科技树,很容易就迅速成长。事实证明,这四个国家在春秋时代都先后成为过最强大的国家。
读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70426/e7dc4747457e6c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