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心理

熊孩子:常被老师投诉,怪我咯?

2016-09-14  本文已影响236人  阿代菇凉
图/花瓣网

曾经有个挺流行的段子:若干年后同学聚会,小时候调皮捣蛋的男生成了老板,而那些乖乖听话的好孩子却成了这个老板的下属。

而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说实话,有时候生活就是生活,并不是随时都可以逆袭啊。

今天来说说,曾经遇到的几个特殊的男孩子。

以暴制暴,有用吗?

一个叫Z。已经毕业,记得他刚上初中,就开始经常打群架,成绩自然也不好,后来勉强上了中职,现在进厂做了一个普通的烧焊工人。

Z的父母从小离婚,他的父亲好赌欢酒,性格上也是颇为暴戾。五大三粗的大男人,自然是没有耐心教孩子的。从小没人管教,加之父亲的影响,Z缺乏父母的爱,急需别人对他的关注,于是他从小在校只能通过打架、骂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

刚开始老师找家长谈话的时候,他爸黑着一张脸,啥也没说。只是第二天早上回来,看到Z伤痕累累。

原来是他爸用皮带抽的。

可是,棍棒式教育永远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啊。相反,它使孩子的心理更加不健康,生活更加不完整。

试想一下,孩子大了,父亲即便对他痛打一番也无济于事,他的力气逐渐比父亲大,长得比父亲高,以暴制暴的方法,还有用吗?还能解决问题吗?

小学阶段的后半段,老师们都不直接跟家长投诉,而是花时间把他留下来,给他讲道理,给他做课后辅导。

但毕竟回到家,没有人可以管他,加之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这位男生,也不得不走上歧路了。

他大概觉得,只有通过打架、欺负同学,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力量”。

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

在我接触的孩子当中,父母离异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敏感,对外界生活的自然反应也极大。

一部分孩子是胆小、不喜欢说话,只能通过哭、或者做鬼脸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部分就像上述的Z一样,心中感觉自卑,担心没有人喜欢他、关注他,因此以一种极端的、暴力的方式博取眼球,获得关注。

本来父母离婚,最可怜的就已经是孩子了。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夹心面包”般的身份更是让他们感到十分尴尬。如果家长再以不耐烦、厌恶的态度对待孩子,像Z的父亲一样,通过暴力获取短暂的和平,那持续效果可想而知。这样对待孩子,想必日后孩子会对童年生活有很大的阴影,也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单亲家庭里,家长更应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加大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多一分陪伴,能让孩子少一分对未知生活的惊慌。请不要让他们成为那一只,受伤了却得自己舔舐伤口的小兽啊。

N次方的宠溺=慢性伤害

和Z相似的是S。现在他准备升初中,成绩不好,在学校到处惹是生非,打同学、闹同学不在话下,同级的老师都对他有所耳闻。如果老师请他妈妈来学校,他妈妈总是会说,请老师管教,我们也教不了他。他妈妈总以自己学历太低做托辞,让老师去教他的孩子。

请问,什么叫做“管不了他”?农村家庭里出身的孩子,没有高学历的父母,依然可以鱼跃龙门。而现在,家长却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真正让这位母亲束手无策的不是自己的低学历,而是自己一味顺从孩子的这种错误教育方式啊。

这个男孩子,从小被母亲宠惯了,在学校一生气,打别人一下也没啥事儿。殊不知,才二三年级,就把其他小同学打到送医院了。了解后才知道,母亲对孩子宠得那叫一个无法无天,任其所为。

以前低年级的时候这男孩就开始打人,他妈妈总想办法帮他逃脱责任,或者直接赔钱,而从来不过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做错了。她甚至觉得引以为豪:孩子长得壮、力气大,才会去打人。

而孩子的父亲呢,更是简单粗暴的一个人,不听话,打;不做作业,一顿打;被老师投诉,狠打;出事儿了,暴打。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啊。他的父亲有事没事就打他一顿,打孩子像吃饭一样平常,自然而然的,孩子也会觉得在学校打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如果家长成天粗言秽语,那请不要怪老师为什么没把孩子教成一个儒雅的青年;如果家长老是喜欢像个泼妇般骂街,请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多文明;如果家长只会用拳头、暴力解决问题,那孩子的未来显而易见——黑暗一片。

当有些家长还沉浸在“我现在宠孩子以后孩子就会感谢我”的这种低智商想法时,家长全然不知,过度的宠溺,于孩子而言,反而是一种慢性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在父母看来孩子就是全世界。但即便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他也会有所谓的“太阳黑子”,孩子也会有缺点,人无完人,如果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优点,忽略其缺点,那请想想,这得多可怕。


无独有偶。男生X也是这么个在家里被宠惯的男生。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父亲还是个高知分子。孩子的父亲坦言,小时候自己在农村,读书读得太苦了,好不容易跳出龙门了,自然要享受一番。于是,他现在的思想竟然和愚昧的太太一样,放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享受童年,孩子想读书就读书,不想上学的时候,就二话不说一句,直接逃课回家,连最基本的请假也没有。自然,他的孩子也成了老师眼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了。

孩子是你的,不是老师的。总以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把一切教育责任推给老师,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老师再多悉心的教育,都远不及你一刻重要的陪伴。孩子缺少爱,缺少父母的关爱,即便赚再多的钱,到最后会发现,多少金钱都不能填补这份没有父亲的空白。

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父亲的的陪伴和教育。男孩子如果长期只跟着母亲生活,那他一定是个胆小、软弱、胆小怕事、遇事不敢担责的人。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必须跟着父亲去闯荡世界。从小跟着父亲去打球、或者进行山地越野、野外求生,都是培养男孩子执行力、责任心的最好方式。孩子有母亲的照顾,会学得细嗅蔷薇;但加上父亲的教育,就更加如虎添翼,孩子自然也是心有猛虎了。

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作为一名直观的教育者,笔者深知:孩子从小调皮捣蛋,到最后无可救药的堕落下去,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们的家庭。一个极端的家庭,是孩子走上不归路的根因。

在不少人看来,所有调皮的男孩子,都是一样的,觉得他们就是少不更事,就是调皮,有什么区别呀。但其实,调皮的男孩子,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不少调皮的男生,其实反应都很快。换言之,就有点儿小聪明。但如果他处在一个特殊家庭,那他就很尴尬了。而这种尴尬,最终也只能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最佳机会。

请明白,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小时候孩子灵机一动的鬼点子,可能会在日后酿成大错。现代社会,即便是犯罪者、行骗者也不乏高智商;所以,智商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你可以不聪明,但你不可以不好好做人。教会孩子学会做人,是家长们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良善品德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有一些家长总觉得老师是万能的,觉得孩子既然来到学校,老师就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栋梁之才。但归根结底,老师再怎么用心,也不可能是学生的亲生父母,有些生活中的道理,做人的经验,不可能单靠老师的苦口婆心,而是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

老师即便再负责,也只能在某一个阶段教育学生,而并不能完完全全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即便老师在学校里对孩子苦口婆心,孩子久了也可能会觉得厌烦。

回到家里,支离破碎的家庭,依旧不可能拼凑好孩子受伤的心灵;极端宠溺或极端暴力的教育方式,非但不能改变和扭转孩子的人生,反而是害了孩子。

作为启蒙阶段的老师,我们接触太多调皮而又无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他们调皮,是因为管不住自己一一家里也没人管;但他们又希望得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于是就开启这样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极端模式。

但令人惋惜的是,孩童阶段的他们,还不知道悔改;叛逆阶段时候的他们,还引以为傲;等到真正成年了、懂事了,为时已晚。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何其重要。贾平凹曾在《关于父子》里说过:“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终其孩子的一生,家庭的影响,贯穿孩子的童年、青年、中年甚至晚年。所以,请家长们,不要再忽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了。


❤❤❤

这里也许没有故事和酒,但会有像你一样读到这里的文友。感谢我们的知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