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自控,必须跨越这两道心理障碍
2019-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玉心读心
障碍自控的诡异逻辑——道德许可效应
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品德高尚,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成了一项事情,就想要奖励自己一下,而这个小小的奖励,则会让自己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比如运动了2个小时,觉得自己真的很努力,晚上决定好好奖励一下自己,吃顿大餐外带点甜食,这些热量的摄取,可能需要运动10个小时才能抵消。
道德许可式进步,会让我们放弃曾经的奋斗,当你取得进步时,你的大脑便停止了思维进程。从而影响了长期目标的实现,放纵的声音响起来,这一过程叫做:“目标释放”。
这个效应机制背后的生理学原理是,大脑的多巴胺在发生作用。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物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多巴胺的分泌物与产生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这种令人兴奋、愉悦的感觉让人十分留恋,让人愿意沉浸其中,从而忘了自己应该坚持的自控行为。
但我们完全可以正确利用多巴胺的作用来培养我们的自控习惯,每当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但自己一定要记住不能沉浸于奖励其中,而是提醒自己要更加精进,更加自律,才能获得下一个奖励。
自控还具有传染性
这就是古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环境里,人不自觉地就会逐渐与所在环境氛围相协同,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专门用来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会无意识引导我们去模仿周围人,不管周围人做的是否正确。小孩擅长模仿大人的行为,两个人相处时间久了,很多语言、动作、甚至微表情都会相似,这也是为什么一对夫妻会越长越像、主人和宠物也会越长越像。我们处在一个高度自律的环境中,我们也会变得自律。处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我们也就自然的懒散。所以,养成自律的习惯,最好能够有一个自律的环境。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律的环境,那就只能靠你超长的自控能力去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