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教的,我都记下了!
人的生命终究是脆弱的、未知的,我想没有谁会嫌弃长寿吧,起码可以看看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了解国家发展,享受儿孙绕膝。 我的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我······
我的父亲,高中学历,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很多长辈也都认可他是一位高材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内而外凸显的气质:认真、正直、善良、细致,年轻时做过报社通讯员,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也帮过村里男女老少急需帮助之人,所以他一直比较受村里人尊敬。在我心里,他生活平淡、形象伟岸,做他的儿子我是骄傲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时,我刚刚拿到大学毕业证,就接到家里电话,得知这个噩耗。从确诊癌症到离世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哪怕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告诉他,但是,我确信他心里有数了。我自诩从小听话、懂事,即便如此,他对我是最不放心的,不放心我以后的工作,不放心我以后的另一半。我曾期盼着他能对我提出些要求,让我后半生多些处世的原则。天不遂人愿,最后的几天里,有话他也说不出了。看着他的眼睛,除了能打湿我眼眶,还有就是看到那种种的不放心。 辛苦劳作一辈子,省吃俭用,就在我即将工作他将享福的时候,我却失去了尽孝的机会,那种撕心裂肺的后悔和无奈是无法拿来比对和衡量的,这将弥漫我的一生。
我想最能够反映父亲教育观念的当是我们家的家风,它浓缩传递了父亲的价值准则。父母孕育我们姐弟四人,我为最小,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我与姐姐的年纪相差较大,在我记事起,便耳濡目染听到父亲对她们曾经的教育,涵盖上学应该有的学习态度、生活应该有的教养体现、工作应该有的为与不为,她们也都听话的去做了,乃至今天知道的人都会称赞父亲培养了三个好女儿,或者有人说“你们家的孩子都是好样的”,此时,父亲的脸上多少会表露一些肯定的神情。
再说起我,所有人第一感觉都会觉得我必是家里的“宠儿”,同样也都会感慨我父母的含辛茹苦。父亲疼我这是肯定的,但我始终相信他是在培养我、教育我,能让我走上正途的基础上百倍的疼爱我,这其中的理性与父爱我从小感受,直至长大。
父亲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是严厉和爱意的有机结合,如果比较二者,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比重较大的自然是爱意。我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的期中、期末考试我都是倒数,比较差的就是数学。父亲端正地坐在靠近正门的长条连椅上,双手把试卷拿在手里,一脸的严肃,让站在一旁的我充满了羞愧和害怕。基本上每隔几分钟,就能听到父亲严厉的声音:“这个题你是怎么审的题?人家这个意思······”“这么个数怎么能算错呢,你怎么还这么粗心”我只记得我在一旁没敢抬头,只是没忍住眼泪而已。多亏了我妈午饭的及时,应该是故意赶着做的吧,一句“快来先吃饭吧”让我爸放下了卷子。
我记得从四年级开始,我的成绩就慢慢的稳定和靠前了。在学习态度上我应该还算是认真的,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多少我都会尽量去完成,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趴在桌子上直至写完”。在父亲眼里就心疼了,小学的时候老是赶着我出去玩去,不断地跟我说要“劳逸结合”。这四个字一直说到我高中毕业,不过,高中时期父亲就说的少了,估计是理解高中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吧。
从小到大,父亲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这些点滴大都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总觉得,记住父亲的教导,做到父亲的期盼,是儿女尽孝的重要体现。为此,我将不遗余力。
尊重和有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父亲教育我要懂得尊重是从家人开始的。小学的时候,那一天记不清是因为什么事了,我对姐姐有一点抱怨,应该是自己不高兴了吧,但是父亲跟我说的话我却记得非常清楚,他说:“无论在什么时候,你对你的姐姐都要尊重!”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自始没有忘记,因为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是严肃认真的。当时,我只是简单的以为,他是在嘱咐我对待我们姐弟之间最起码的态度,许多年以后,结合父亲的言语和当时说的这句话,我才知道,更多的是父亲对我自身修养的教导,只要是对年长者都应该持有一份尊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点不假啊!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在经历过一件生活小事之后,父亲让我记住了要做一个有心人的真理。记不清几年级了,那一天姐姐们都在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顿饭。有个小外甥在饭桌上成了大家争相关心的对象,姥姥和姨都不断的给她夹爱吃的菜。说实话,我还记得当时的我有点小羡慕呢。一家人有说有笑过了一天,姐姐们在傍晚就回家了。晚饭时,正吃的高兴,父亲问我,“你发现你的小外甥喜欢吃什么了吗?”我顿时一脸懵,随便说了两样,显然,父亲并不满意。紧接着,父亲很认真的对我说,“她喜欢吃鸡爪啊,你没发现她鸡爪吃的最高兴吗!”我虽然没发现,但也连连应声点头。“生活中你要善于做个有心人啊”父亲语重心长的说。也就是自打那一次,我也从心里记下了“做人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理性和交友
为人处事有自己的准则,为与不为,拿捏得当,即便没有中庸的不偏不倚,起码也是在“度”的范围内不会逾越,是理性。
记得小学时期,那时的我看到班里有些同学新买了作文书,是最新的那种,这就让我心里痒痒的。回到家,晚饭后,跟爸妈在院里乘凉,犹豫一会后,我带着一脸期望开口了,“爸,我想买本作文书”。父亲的表情瞬间有点凝住了,思索一会儿后,他说:“别看人家有什么你就想要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别人用的可能对你效果不明显。学习积累贵在平时,家里的报纸不少内容你也能看啊,你什么时候看过……”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浅浅的不满意,我没敢吱声。片刻后,父亲又对我说,“参考别人的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的关键是,你要学会对比和思考,如果这个标题让你写你会怎么写,再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找找差距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才有提高嘛”。父亲的原话自然是记不准确了,但是意思我都理解了,当时就觉得父亲说的很对。“平时你的写作爸爸也想关心,可是又担心我的观点思路不适合你在学校学的,毕竟没必要贪多,学好你老师教的就行。”父亲对我说了这么“一箩筐”以后,开始不忍心了,“作文书多少钱?我给你”。我装作很懂事的样子连连回到“不买了,不买了”。
大多父母都会怕自己的孩子被坏孩子带坏,我的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也很上心。总体上,我在外边参加聚餐等娱乐活动,父亲是比较放心的,但在我大一那年的春节,让他好一把担心。初一嘛,所有人都会串串门、聚聚会,我一般则是和同村同级的同学聚上半天,这都几乎成了惯例了。但是那年多了点小插曲,因为多了一个往年几乎不参与的小伙伴,他提出要带我们大家出去唱唱歌,大家自然没有不乐意的。若要出去唱歌,起码得有三辆车载我们出村,那年就符合了这个交通要件。在与临近县城的边界上找了一家KTV,开了个包间。在这个房间里充斥着大家各种各样的状态,有的唱的陶醉入迷,好像那个话筒是他专属似的,有的聊天太过专心,或许已经忘了他们所处的环境,还有的就是抱着手机偷偷的傻乐……回到家我把聚会的过程跟父亲描述了一下,当天并没有什么不妥。第二天一大早,父亲把我叫起来,又问了一遍昨天去的什么地方,在什么位置?我满心疑惑的重复了一下,只听得父亲低声自言自语“果然是!”我更疑惑了,“怎么了?”“怎么了?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那个地方乱糟糟的,或涉黄涉赌,被叫做‘小香港’”“唉,你们真是不知道轻重!谁带你们去的?”在我眼里,父亲见多识广,所以他的话我一般是深信不疑的。最终,父亲给我的结论就是“以后尽量少与他相处,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我答应着,也请他今后放心。
细化和警醒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多年之前父亲跟我说的是通俗的一样的道理。
大学时期,有的热衷沉迷于知识的海洋,有的痴迷爱好畅游自由的世界,而我,则在学生会里摸爬。在大二干到学生会副主席的时候,党总支有意让我接任明年的主席,当时的我也热衷于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一次,跟父亲聊起来我开会的情景,意在闲聊,没想到父亲当时就给我提出了一项意见,他说:“你要学会把一项内容往细处去说,只有你说的细了,才能表达的更具体,也更能凸显自己的水平。”
想一想,觉得说的很对,当你真的去细化去实践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是不容易的,跟自己的水平应该是相关联的吧。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一颗时时学习的心,努力去把事情做细做实。
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有针对我身上的缺点给我直直白白而又严肃认真的指出来,但这一次,足以让我记一辈子。
那已经是在他住院的那段时间里了,那天父亲披上外套,让我扶着他去走廊里走走。看着父亲浑身无力的身躯,我的手小心翼翼的都不敢用力去搀扶,用的就好像武功秘籍里的“柔劲”一样,劲中带柔,生怕“扶”疼了父亲。父亲那看起来好像竭尽全力但仍缓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刺进我心里,让我这个做儿子的心生愧疚。我们边走边聊,说了很多。说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突然话锋一转,对我说:“你有的时候就是太自信。自信虽然是个好事,但是太自信了就不好了。”说完侧过身来看着我,停滞片刻,露出了一丝笑容。看着父亲眯起的眼角和长长的眉毛,酸楚在我心里回荡久久不能退去。
父亲总是这样,期待我有所提高,却不忍心给我增加压力,他那脸庞的笑容在我心里转化成深深的期待。父亲教会我的、希望我做到的远不止这些,他想要继续教给我的、不放心我的肯定也是很多很多。我想要做出点样子让他放心,再也没有机会了!想要说一句“您教的,我都记下了”再也没有机会了!“想要弥补您这一生的操劳”,再也没有机会了!“还有很多话想跟您说”,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感恩上苍,让我生在这样的家庭,拥有这样的父亲。“爸,我会带着您教给我的走下去,每到一个不太好走的地方,我会坐下来跟您聊会天,然后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继续往前走!您知道吗,我想回头看到的是您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