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散文

考研结束两天后的一些碎碎念

2020-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值得所有美好

终于,还是到了今天。

12月29日,2021年考研结束后的第二天。

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就我自己而言,和很多人一样,就是对未来比较迷茫,更贴切地说,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所以在大四的这个岔路口就十分被动,只想把这个抉择再往后延迟些,想继续留在学校以逃避社会。这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历没有优势,这就导致我去不了心仪的公司。我这个又比较执拗,认定一个东西,就必须非他不可,其他的在我眼里就会瞬间失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研是一个不断认清自我的过程。决定考研的那个时候,我对自己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尽管我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坚信,只要我认真努力,我填报的目标院校我一定能考上。在今年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完全投入复习的时间差不多四个月。排除本是八个月的复习时间不说,即使是在这真正投入的四个月里,我还是没有做到真正努力。

我始终羡慕着一种人,那种一旦认准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的人。从12月份开始,我时不时地在想,如果我最后真的花了二十多年积攒的运气成功上岸了,我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做好一个研究生,我是否能真正适应研究生的生活。最后,我得出了一个令自己心服的答案:我现在的能力完全达不到一个研究生的水准。在我看来,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一个研究生最起码要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谈研究地要有多深入,但基础知识一定过关,这个过关就不仅是指熟悉某些专业概念等,更是指能否从宏中微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专业,了解它在某一个阶段研究的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考试来临的半个月前,大概是在12月9号,我彻底放弃了复习。说实话,这个放弃的过程真的很辛苦,那是内心的煎熬。一方面,自己也有认真努力过,而考试在即,此时放弃真的心有不甘;另一方面,回想在考研过程中的点滴,我的认真努力只是短暂性的存在,对于这个专业我的了解完全不成系统,只是在机械性地重复一些背诵。

最后的半个月没复习,没看一点专业书,但还是参加了最后的考试。看到知乎有推过这样一个话题:明知道考不上是继续参加考试还是直接弃考?考试的前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挣扎过后决定还是去考,就当做是一种仪式吧,给今年的考研画上一个句号,虽然不完美。

最欣慰的,莫过于知道了自己致命的短处;最害怕的,莫过于没有足够的信心改变;可喜的是,我想一点一点去克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己可能不算是一个合格的文科生,但自我认为,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上,我是真的具备了一个文科生的素养(开个玩笑)。一共四门考试,两门公共课,不论较难还是较简单,我都写完了;两门专业课上,由于手速不快,空了一题,其他的就算完全不了解也全部编完了。想来,我这也算是在考场上尽力了。

凭着这么多年对自己的了解,在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还是会坚定地认为,只要我真正地认真努力,我填报的目标院校我一定能考上!但这次更懂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既然我说服不了自己转向其他目标,那为何不真正拼一下呢?毕竟,能在没有附加压力的情况下为自己心中所想努力的时间真的不多。既然此前没有重视珍惜,那么接下来必当足够坚定。(期待未来打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