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7
幼儿时期对孩子至关重要
读《0——6岁幼儿心理百科》有感
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初中生,三年的从教经历让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孩子,面对孩子们各种复杂的问题,尽管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还是有一种无力感。
书中英国的布鲁汉爵士曾说:“如果一个人学到的东西可以擦掉,那么孩子在幼年期学的东西,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清除,而长大后的学问,不到一周便可全部清除。”
罗素曾说:“孩子的品性在6岁以前已基本形成了。”
足见幼儿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大部分农村家长都认为幼儿时期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孩子一生下来就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大多数爷爷奶奶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只觉得孩子吃饱了不闹人就行,更不用说每晚讲故事带孩子读书了。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更觉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应该由学校来管。
上小学时有部分老人以年纪大了,辅导不了学生为由,任由孩子随意发展。在初中越教,越觉得小学老师对孩子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孩子们能遇到一位知识渊博,能带孩子们读书的老师是多么幸运。
书中对我影响较大的一节是:异域的启迪。日本在学前儿童教育上,他们特别强调培养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周围环境自然积极接触的能力和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他们对孩子生活技能学习的重视,往往高过一般的“学科”。3岁前尝试自我完成,3岁开始培养团队意识。
在德国人的观念中,“玩”是孩子的天职,是不能受天气和气候影响的,需要改变的只是孩子们的衣着,“没有不对的天气,只有不对的装备”。德国父母普遍认为:德国幼儿园教育是用来补足家庭教育的不足,而不是替代家庭教育。她们认为幼儿园不应该系统地向幼儿介绍知识,读写算上小学时再做。
芬兰幼儿教育很注重让儿童贴近大自然。所以在那里随处可见完备的开放复合式自然游戏空间,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找到最贴近天然的游憩环境。
芬兰的幼儿教育理念始终强调:父母永远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
上述国家的学前教育有一个共同点:十分重视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注重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合作。幼儿园应成为家庭不可缺少的助手,它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但不能替代。
在我们中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仍需要提高。就我所在的城市,每年6月1日儿童节,圣诞节……遇到一些节日了幼儿园才邀请家长共同参加活动。一些有先进理念的幼儿园开设了家长课程,户外实践活动,幼儿园对家长开放日……
在日本德国芬兰这样国家,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管理与教育、改善设备与环境、设立家庭联系专栏和家园联系册,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中国的幼儿教育做的也不错,但仍需要继续努力。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气氛便是空气和水分。
可见教育的根在家庭。
城市小学现在已经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她们开设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