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所问会》(三)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慎海英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 译

经文原文(三):

弥勒菩萨即白佛言: 唯然,世尊。愿乐①欲闻。

佛告弥勒言: 菩萨②成就一法,离诸恶道,及恶知识,速能③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为一?所谓发胜意乐④菩提之心⑤。是名为一。⑥

释疑:

①乐:快乐,欢喜,期待。表达弥勒对法的恭敬与欢喜心。

②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意译作:觉有情。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

在佛经最初翻译的时候一般翻译成“道”,也就是“发成道之心”。那什么是“道”?是“道路”、“方法”,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萨埵:众生、有情之意。

菩萨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

③速能:极速,快速。说明弥勒菩萨所请的这个方法,能够直接快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④胜意乐:胜,殊胜的,不带一点的杂质,不带一点的自私自利的心,也不带虚伪的骗人的心,不是做个发心的样子给别人看,是殊胜的发心。意乐:从心里生发起来,很快乐,充满法喜。

⑤菩提之心: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菩提之心。

《大智度论》当中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大日经注疏》里又说:“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什么叫菩提心呢?就是我发愿要求得一切智慧,能解决人的一切问题,我要看清法界的真相,不再迷惑,并且一定要求得到这种智慧永不退转,这个心就叫菩提心。

《菩萨地持经》讲“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使,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所以发菩提心非常关键。

还有,发菩提心有四种缘,就是有四种机会容易叫人发起菩提心来:

一、见闻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以之为增上缘,乐佛之大智而发心。

二、未见闻诸佛菩萨神通,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以之为增上缘而发心。

三、未闻诸佛讲法,但见佛法衰败之相,为护持正法而发心。

四、未见法灭,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即发菩提心。

不管什么样的因缘,不管什么样的机会,只要真发起心来,使自己及法界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要寻找这么一种方法,那么这个心都是菩提心。只要一念发起这种殊胜菩提心来,就可以解脱生死,离诸恶道。就可以远离外道邪法。因为外道邪法邪它是会害人的!如果你发愿要利益众生,遇到了邪法一比较就知道,这个法是错的,远离了诸恶知识。

人发菩提心行菩提行证菩提道。发心是个愿望,然后你还要努力去做,遇到事情训练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发心利益众生,到那时候检讨是不是真正地发心了,所以要在日常工作生活来检验自己。遇到事情一下子就自私起来,突然想着害人,那就说明你这个发心是假的,赶紧忏悔,赶紧改正,所以行菩提行其实还是磨练自己这个发心的。完全把自己的私心、贪欲、执着打磨干净,就是证菩提果。

⑥是名为一:只要真实的发起胜意乐菩提之心,这一个方法,就可以离诸恶道,离诸恶知识,快速成就证果。

释疑参考摘录上常下空法师讲解之《弥勒菩萨所问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