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密码》后感
用六天午休的时间把小说《论语密码》看完: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论语》虽是儒家经典却一度失传。
直到数百年后,汉武帝独尊儒术,才在孔府老宅里,发现了一批被藏在墙内的古本《论语》。
《论语》是圣人之言,被誉为“群经之首”,古本《论语》的出现,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
但令人意外的是,《论语》的保管者却接连丧命。
作为太史令司马迁察觉其中的蹊跷,决定暗查到底,而越接近真相,越是毛骨悚然。
直至最后,追求真正“道义”的兒宽、延广、王卿相继身死,太史令司马迁惨遭宫刑,孔驩和保护他的人被一路追杀。
最终,古本论语不知所踪,现存的论语被改得面目全非,假仁假义,只为讨得当权者欢喜,成为自己进阶的工具。
书中最后是司马迁的命运,《史记》也有所删减,只留下迎合汉武帝伟大功绩的内容,另外一版被埋藏,只待机遇为后人所见……
从网上得知《静夜思》也有古版本,跟我们从小到大背的内容略有不同,据说原稿丢失,流入日本,日本的小孩子读的就是这版,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99153/55671afab8d7f745.jpg)
合上书,书中的剧情人物还在脑中回溯,历史是什么,史官笔下记录下来的事件叫历史吗?其实史官的笔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王权服务而已,为高官俸禄、为安身保命?就像隋朝史,《隋书》由唐代魏征主编,历史上真实的杨广真就如我们了解的如此不堪,是个昏君还是明君?
还有秦始皇、纣王。商纣王在《尚书》和《左传》等古代文献中被多次提及,这些文献都是古代历史记载的重要来源。此外,商纣王的名字也被刻在商代的铜器、玉器和骨器等文物上,这些文物的年代也与商纣王所处的时期相符合。
秦始皇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吕不韦列传》都有记载,因此勾勒出我们印象中的那位千古一帝,以及他的车同轨、书同文,还有焚书坑儒。
历史是一辆大车,岁月流转这辆大车一刻未曾停歇,车上承载着当代王朝,碾压过前朝不停前行。车轮过后留下车辙,车辙便是朝代留下的痕迹,有后人记录,称为史料。
发现自己又在胡思乱想,历史小说就是小说,看过收获快乐就好,何必思考太多。
小说总归是小说,是演绎,是杜撰,是剧本,就像作者文末说的:
本文故事基于推测
历史真相留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