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 为什么父母不用先培训再上岗?

2021-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柒之梅

《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作者:刘萍主编,李松蔚/陈海贤/海蓝博士/青音等口述

书摘内容

        近几年提得越来越多的童年创伤或是原生家庭的问题,都会延续很长时间。想想很奇怪,我们开车需要学习,但想生孩子不需要学习,想成为父母也不需要学习。所以,其实社会应该对夫妻、父母多一些培训,以使人们不让创伤一代一代地持续下去。

  在德国,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很多单亲母亲,当地就有一个项目是针对这个群体的,教她们做一些防御,不要把自己过多的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比如说因为自己失去伴侣,就把这个孩子想象为自己另一个伴侣。而且这个项目是在这些单亲母亲孕期就开始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治疗情绪的小动作,比如在路上,大家的表情基本都是嘴角向下,这时你试着很小幅度地调整自己,让嘴角呈直线,不让它沉下去。你会发现,当你还没有达到微笑程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种正面积极的感受了。

  还有当你窝在车里情绪不高的时候,把身体打开一点儿挺起来,你就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调整的。当你观察到这种感受的时候,并不是说让你立马把它消除掉,重要的是,你观察到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我有点儿伤感,嗯,我知道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能更相信自己的感受,就可以选择是用自己的认知把它给压下去,还是跟随自己的直觉来做事。我会把它称为一种真实性,当你以这种真实的状态把自己呈现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它的舒适,而且人们会被有这种真实呈现感的人吸引,这就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美好。

一点想法

        俗话总是说:心态决定一切,情绪决定一切等。而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候连自己的情绪都感觉不到,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不好的心态和情绪。当然,我自身也如此: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时,我是不能接受的,就好像本能地烦躁起来。所以我是典型的跟随自己的直觉来做事,而不是用自己的认知把它压下去。

        这里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观点:要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用自己的认知把它压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调节性,而不是任由它自生自灭,最后吞噬掉自己的可调节性。

柒之梅

2021.08.1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