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里的乡愁
周末去万达广场办事,打车回来时经过先锋厅,看到路边一家米粉店门外排着长队,目测超过50人。天下着小雨,不少人撑着伞,在路边排队等候。
我正跟女儿讨论这家粉店的粉是不是好吃时,滴滴司机插话道,昨天他接了个单,三个女孩打车10多公里去吃粉,那家粉店门口也排着长队,排队的人比刚才路过的这一家还要多。
那里的米粉就那么好吃吗?滴滴司机感叹道。
我和女儿都笑了。我问滴滴司机是哪里人,他回答说是邵阳人。果然,不是长沙人。
不是长沙人,不会懂得长沙人对于米粉的那种谜一般的执念。
每次出差,同行的人之中只要有长沙人,早餐时就一定会说起长沙的米粉。那口气,仿佛说的不是食物,而是多年未见、无比怀念的老友。
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米粉,比如说广西就有桂林米粉、螺蛳粉、老友粉等等十数种。湖南除了长沙米粉之外,常德牛肉粉、衡阳鱼粉也都颇有些名气。其他地方的米粉虽然有粗细、干湿的区别,但都是圆的,唯独长沙米粉是扁的。虽然现在长沙街头的米粉店里,既有扁粉也有圆粉,顾家点餐时,老板会问一句:圆粉还是扁粉?这么问的缘故,多半还是受常德米粉的影响。所以,在多年前,汪涵在《越策越开心》里用常德话模仿粉店老板说道:七圆滴还是七扁滴?但真正地道的长沙米粉店,是只有扁粉的。1974年长沙阿弥岭汉墓出土了2200多年前的米粉作坊文物,其中米粉就是扁的。直到清朝,湖南常德才出现圆粉。而现在,除了长株潭之外,很少能吃到扁粉,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扁粉多为手工制作,而且不耐储存。清晨做好的扁粉,当天必须吃完,放到第二天就可能会出现酸味,放到冰箱里冷藏,也极易出现碎粉。但圆粉就不一样了。用机器制作的圆粉,多半加了淀粉,制作效率高且耐储存,还可以晒干做成米线,自然更加流行。
长沙米粉的汤和粉码与其他地方的米粉也有不同。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喜欢放酸笋,桂林螺蛳粉甚至是用螺蛳熬汤,一碗螺蛳粉里,螺蛳肉、酸笋等等配料,几乎占到了一半的份量。常德米粉重油重辣,而在衡阳鱼粉里,鱼汤鱼肉是主角,米粉反而成了配角。长沙米粉的汤是用猪骨熬制而成,基本上都是猪牛肉及内脏,讲究一点的粉店还有炒码粉,也就是现炒粉码。调料区,除了葱花、蒜茸、香菜末外,多半还会放上几盘老板自己做的剁辣椒、萝卜干、泡菜,整体来看,口味偏清淡。
长沙人吃米粉不叫吃米粉,叫“嗦粉”。对于嗜粉如命的长沙人来说,同样一碗肉丝粉,家门口附近粉店的与坡子街粉店的,就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杨裕兴、周记、甘长顺这些老字号的米粉,味道和特色也各不相同。
已经定居上海近十年、口味早已上海化的表妹,每次回长沙,都要去树木岭立交桥下的一家米粉店去吃上一碗米粉,回上海时,也从不会忘记带上几斤新鲜米粉。她的儿子虽然只在长沙生活了几年,但每次说起好吃的食物时,长沙米粉总是排在第一。前两年回长沙过年,表妹特地带着儿子,从望城开车半个多小时到解放路的甘长顺吃一碗米粉。
十多年前住在景湾小区的时候,每天都会路过一家几位毛纺厂下岗女工开的米粉店,只卖扁粉,粉码只有肉丝和红烧牛肉两种,但汤鲜粉好,生意红火到经常要排队。早上上班,如果时间还早,排除等候的人也不多,就会过去点一份肉丝粉。飘着肉香的骨头汤、白而扁的米粉、翠绿的葱花和香菜末、红色的辣椒,再加上肉丝、剁得细细的蒜茸、老板自制的酸萝卜和泡包菜——一碗米粉下肚,整天元气满满。搬离景湾小区已经多年,不知道那家粉店是不是还在?
米粉起源很早。一说起源于秦灭六国时期,北方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就将米磨成粉做成面条的形状,以缓解思乡之情;一说起源于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因思念家乡,便用大米磨粉做成类似面条的食品。奇怪的是,米粉起源虽然很早,但却没有留下过关于米粉的诗文,也许是与中国古代南方属于蛮荒之地,经济文化都不发达有关吧?
根据传说,米粉是北方人思乡的产物。那么,做为长沙人,心心念念的那一碗飘着肉香、泛着油光、撒着碧青的葱花和鲜红的剁辣椒的长沙米粉,其实是对于家乡的执念,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植于心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