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

《成天上树的日子》书评

2020-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其微在山之阿

生活就像悬在房梁上的吊索,时常勒得你呼吸不过来,而又在紧要关头让你大喘特喘,面对这种现状,你甚至于无能为力。

自从自考以后,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书了,不是不想看,而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变得无所适从,更多的是愈渐忙碌的工作,使得白日里的我神思不安。对,神思不安,我就是这样形容我的工作。说到这里,我好像扯远了。

最近几天看了一本书――《成天上树的日子》,看着书名挺有趣的,可真正翻开书,我倒觉得空洞,因而介入看了几条书评,但无非是写写人类的寂寞、孤独,最开始,我无法辩驳。前人的思想确实提供了可循的路径,却也带着不少的诱导性思维,不知其利弊,只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看。毕竟,一本四颗星星的书籍,应该不会虚无到哪里去。

《成天上树的日子》

在看完这个章节的故事之后,个人觉得这个章节有个明确的副标题――《母与子》。故事一开始就是母子两人的对话,对话内容直接中带着婉转,看似什么都交代清楚了,其实又什么都处于模糊中,乍看之下有一种类似于雾里看花的感觉。以至于一直到我把它读完,我都没有明白,作者究竟写了些什么。

我是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的时候,才忽然间醒悟的。文中借儿子小时候成天爬树这个情节梗概,写当下母子的相处不合,一边是母亲表面上孤独的絮絮叨叨,一边是儿子不务正业的虚混度日,两个人互相看不过眼,而实际上却是在揭示他们的内心困境,同一个事件中造成的不一样的精神煎熬。

母:她在悔恨她年轻时候唯独对这个小儿子的宠溺纵容,任由他不上学爬树掏鸟窝,以至于他现在对工作和生活失去热情,尤其在其他儿女生活状态不错的对比下,更加深了她对他的担忧与悔恨。

子:很难说他没有因为当年母亲的宠溺而埋怨母亲,在这一点上,他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切多半是由自己当年的任性造成的,两种思想在他心里长时间的拉锯,让他的精神变得敏感脆弱,简直只想逃避生活。再加上身边那个因缺少母亲而沦落的女人,一切的一切变得更加让人难以面对。

为此,母子两个人的会面成了一场苦难,他们甚至一刻也不愿意待在一起,而又因为割舍不断的情感,不得不与之相见。

我不敢说作者是不是这么个意图,但我觉得作者写这个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她直击人的心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对或者错的母亲,自然,也没有绝对对或者错的儿子,在任何选择造成的结果面前,我们只能各自承担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尽早领悟到这一点,也许在我们承担的时候,会少一些悔恨,跟精神上的痛楚。

《蟒蛇》

在我回过头重新打开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在第一段发现了一个词――殖民地。我想,它应该有些别有用心的意味,可惜在我第一眼看的时候,我竟然忽略不计。

小说中常说“蛇性本淫”,作者在这一篇幅里,写了蟒蛇与巴贝尔小姐的老童贞,还有我,看似无关,却又相连。

蟒蛇:在周日里吞食鲜活的童子鸡,以获取自身的存活,原本看似无关轻重的弱肉强食,在作者写到死动物肉或者病鸡的时候,就突出表现了言外之意:那是一种肉眼可见的残酷,以及被围观时候的冷漠。这种吞噬与被吞噬,正是侵略者与殖民地人民的现状。而正在接受学习的我作为围观者也好,作为殖民地万千人中的一个也好,除了顺从而别无选择。

巴贝尔小姐:巴贝尔小姐极其重视她的老童贞,即便没有人在意,她也希望她的学生能够欣赏。与其说她将自己变成了蟒蛇一般的存在,不如说她作为蟒蛇的对立面而存在,蟒蛇单纯是为了生存,而她则是为了那一丁点幻想,不得不说,从中生出了一丝变态的心理,直到遗憾日渐吞噬了她。

我:我是在蟒蛇跟巴贝尔小姐共同教育下的一个不是牺牲品的牺牲品。母亲不希望我跟她一样拥有一个不堪忍受的童年,然而终于因为难以支付的费用,促使我被迫离开了那种教育,我也许又可以称为那种教育下的半成品。我的世界在黑暗的恐怖中存在,我面临着两条难以抉择的路,一直到我想透了,并且确切的明白我需要什么。

人,总是因为所处的环境而做出最相应的改变。作者用最简单的逻辑条件,来写一个人与动物园的故事,然而又不单单是人与动物园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颠倒过来看。可是人不能等同于动物,人类世界的弱肉强食在生命之上还有精神,那是一种连死都磨灭不了的东西,姑且称之为剩余的反抗。

《蟒蛇》,是殖民社会最真实的现状与精神的写照。作者似乎不偏不倚的写全了三个方面,而从中选择了自己要走的一条路。

《道丹太太》

“但如果谁都想啥都弄明白,一辈子可不够用。”

这是我在这个故事章节里最喜欢的一句。无关因为所以,全凭性情。

这个故事相比之前的而言,似乎更单调,絮絮叨叨的说了不少门房因为房客不统一时间倒垃圾,而产生反抗举动的事,以及一位充满理想变成平庸度日的清道夫的事。

最初,我单纯的以为他们只是想建立一个自己位置上的法则,来让工作变得轻松,而越看到后面越发现,他们其实早就被工作压抑得扭曲了人性,比如门房太太故意开始的“偷窃”,她本身并不缺少那些东西,我以为那是她无趣生活重压下扭曲的情感抒解方式,以及清道夫在工作前喝的小酒,甚至于连他们二者之间觉得可以彼此相爱都是,只不过被所谓的年龄差距强行阻隔,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无奈。

所以总的来说,人在毫无选择的重压之下,自由往往会成为他们唯一的奢望,也许,就算是人性扭曲,也可作为另一种精神缓解。

《工地》

对于这一篇,我始终不知道该从何处落笔,来表达我朦胧的触觉。一个男人偶尔瞥见一个看似行为神秘的女人,因而对她产生了兴趣?一个女人,因为恐惧某种东西产生的不正常举动,吸引了一个萍水相逢的男人?我不知道哪个点,更有甚者,是恐惧本身?又或者,是神秘无知?然而无论哪一点,我都觉得不太满意。但我不得不说说,男人与女人;过去与未来。

两性之间的吸引,除了双眼可见的肉体和性,更有彼此间若有似无的神秘莫知。文中的男人原本只是因为女人的莫名举动而被吸引,但是随着他自我想象的加深,女人有了另外一种他想要的样子。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做法,但没有人可以轻易自止。

至于过去与未来,则是由两人的视觉中剖析出来的,可以从工地谈起,那工地围墙的新砌,一层又一层,隔断的是过去。我不禁想,女人害怕的其实并不是忽然而来的某种情绪,而是她那难以滞留的过去,抑或称之为年岁。围墙这种意象,给了她真实的参照。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刻意在一篇里包含尤其多的情感,但如若让我体悟,我总愿意说:这里有最丰富复杂的东西。

曾经有人说“米兰·昆德拉在庆祝‘无意义’,而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赋予每一个细节‘意义’”。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才漏读了更多东西。希望未来某一天,我重新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得到一个另外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