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

有关霾与Tesla

2014-02-28  本文已影响368人  叶恪

最近,雾霾又再次袭来,国土超过1/7的面积被雾霭覆盖。大家一方面在探究雾霭生成原因,另一方面就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特别是Tesla今年以73万人民币的价格进军大陆,更是再次高涨了业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力汽车的关注。

关于雾霭的生成现在的观点非常多,有幸上学期曾经听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位老师的一些解释。个人认为某些方面确实有些道理的,这里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电池特别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工科狗,发现目前对于tesla汽车,国内报道和介绍的时候也有一些盲点,所以打算以我的观点来介绍一下这款汽车以及电动力汽车目前的问题,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目前对于霾的解释,摘自维基百科:

霾(又称灰霾,中国称为霾,香港称为烟霞)指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大量尘埃或烟屑浮游在空中,令能见度下降。霾有损健康,吸入过量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或烟屑会损害心肺功能,长远可能导致死亡。
霾的成因与逆温层的出现有关。在一般情况,地面气温较半空为暖,因此空气会上升并在半空散开。但若上升的暖空气遇到逆温层的出现时,空气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积,形成霾。

可以看到霾的行程中重点提到了逆温层的出现。那么为什么城市中容易出现逆温层了,教授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大意):

逆温层的出现与目前大量出现的高层建筑有很直接的关系。一方面高层建筑以水泥为主,水泥本身在空气中就会出现老化,出现粉尘。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储热能力差而导热能力很强的材料。地面由于大量使用水泥砂浆铺路,相连的又是高层建筑,于是地面很容易地与近地层的空气保持了同一温度,于是逆流层出现了。
我们知道,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空气在冷热区域之间的流动,而保持了同一温度之后,风无法形成,粉尘留停留在空中形成了霾。

一般意义上,风也就是空气流动主要行程在水平面及垂直面上。通过上面的解说,我们知道垂直面上的空气流动已经很少了。那么水平面上呢?

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极大地将水平面上的风削弱了。大家可能会说,高层建筑之间的空隙还是很大的啊。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往往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些高层建筑就形成了一面面的墙,彻底将风进入城市的路堵死。即使又穿过的风,也会因为风道上不断出现的障碍,被逐渐的削弱殆尽,更本无法将停留在城市上空的霾吹走。
当然了如果出现区域性的寒流运动或者台风运动,立马就会天清云开了。但是这种天气出现毕竟属于少数,而普通的风又无法进入城市,于是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长期停留。

目前来说,城市中除开汽车尾气等原因(同时影像产生雾和霾)之外,建筑工地成为形成霾所必须的粉尘的重要来源,虽然目前已经有多项防尘要求,但单位时间内同时进行的建筑工地实在太多。这与城市大规模建设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高层建筑的阻挡风道亦或是建筑工地的大量同时进行,这都与城市的城市建设规划是密不可分的。而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更改起来太难了。只是希望以后的规划中能够注意和考虑到。


Tesla

这个名字从去年开始强势进入中国人的眼光中。很多人认为,它给电动汽车带来了希望,特别是今年以73万RMB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后,更是有不少人跃跃欲试。那么tesla到底哪些方面这么特别,如此吸引人呢?我从我自己(目前就在做动力电池方面的研究)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文章发到人人网后,有了一些争论,特别是关于为什么同样作为电动汽车的比亚迪E6/K9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关注,我做了回复,也贴过来:

在Tesla之前几乎没有电动汽车考虑过使用小电池,原因我文章里面提到了。而Tesla跳出思考习惯,将电池平铺在底盘上,利用超乎想象的BMS系统将这近7K节电池管理调控,首次充电距离也达到了近400公里。同时Tesla更应该说是一套完整系统,专门为这辆汽车开发的电动机系统,太阳能充电系统,都是前人从未整合到一起的。这就是为什么Tesla在业界如此的受重视。


雾霾的问题极大的催化了政府在清洁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决心和投资,我想未来的10-20年,能源材料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链,在这股大潮中,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下一代Li-S电池),转化成财富,也同时改变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