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生命何其蓬勃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当时代给予机会时,被生活重压的个体生命能够迸发出怎样蓬勃精彩的力量。
也会告诉你当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能够掀起怎样的时代浪潮。
《大江大河》的题材很宏大,却并不“假大空”,完全是一部人物生动、情感真实、细节可信的优质国产剧。
本剧由正午阳光出品,改编自阿耐的原著小说《大江东去》。
原作小说基础很扎实,人物塑造很精彩,正午又是出了名的细节控和年代戏老手。
对这样一个拥有“建筑队”、“木工组”、“厨师团”的剧组来说,真实还原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城镇、大学和工厂都不是问题。
难得的是在“真”的同时还能“美”,即真实还原年代土味,又通过摄影、取景、转场等手段提高剧集的艺术和美学水准。
诚邀大家来看看片尾的置景木工名单,我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240多位,真是服了
还有油漆工、雕工什么的,听说剧中为了还原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很多房子村庄都是现搭的,连大树都是提前一年移栽过去的,真是服了。。
还有服装做旧的工种。。
开场时男主宋运辉随手将写着算式的草稿叠成纸飞机扔出,镜头跟着纸飞机晃晃悠悠带出山坡下的姐姐宋运萍。
镜头切转流畅、优美,山村宁静美丽,姐弟俩的梦想乘着纸飞机开始起飞……意境悠远。这种在国产电视剧中不常见的,电影式的镜头运用足够看见导演的功底和用心。
纸飞机承载了宋运辉走出大山的梦想
纸飞机也担任着转场的重任
《大江大河》前两集很压抑,考上大学却因为莫名的“成分”问题而不能通过政审。
“造反派”虽然已经靠边站,却仍然可以在有“成分”问题姐弟俩面前耀武扬威,父亲为了儿女能够走出山村无奈又“笨拙”的送礼举动。
从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后弟弟对父亲的怒吼……这是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特有的压抑。
但与其他反映文革时期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大江大河》在压抑中蕴藏着力量。
似乎有什么力量正要从深埋的地下破土而出,1978年,这是一个躁动的、孕育的年代。
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精彩的人物塑造,在《大江大河》里,我看到的全是演员,没有明星。
每个配角都是走心的
宋家父亲的自责与悔恨令人心疼
王凯——宋运辉:脆弱与倔强的少年
这是一个家庭“成分”是“黑五类”的村镇少年,十八以上十九未满的年纪。
昨天电视刚播完微博上就有人在讨论这个角色的“少年感”,演员本人的年纪确实已经不小。
但在宋运辉单薄的背影里,我看到了雏鸟般的脆弱,那是一种新生的、不牢固的、怯生生的感觉。
汗湿的后背和头发,像雏鸟被雨打湿的绒毛。说话时低着的头颈,喃喃不敢张大的嘴。
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敢抬眼直视对方。可每次他一抬眼,眼神里迸发的光芒,又分明能看到一种不屈于自身脆弱的倔强与无畏。
是年轻的牛犊,是破土萌发的种子,更是被按压到极点反弹而起的弹簧。
很多演员在饰演比自己年纪小的角色时,总会莫名地冒傻气,其实是因为他们即习惯了成年人的强大。
又丢不开因为强大而来的傲慢。强大让他们饰演的角色失去了人在年少时自发自然的“脆弱感”。
而傲慢又让他们想当然地觉得年轻人总是幼稚与可笑的,却忘了把幼稚可笑背后真正的原因表达出来。
而这个原因多数情况下就是无畏的勇气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
单薄、倔强的背影
汗湿的后背,细节好评。
近乎偏执地在烈日下背诵人民日报上恢复高考的政策
演员为了演出特殊年代的少年人物,减肥暴瘦,根根骨头清晰可见
童瑶——宋运萍:外柔内刚
姐姐是那个年代的家庭里常常会出现的人物,温柔、柔弱、懂事,照顾父母,关爱弟弟。
但她也有自己的不同,因为父母都是有点文化的人,她和弟弟也与一般的村野莽夫不一样,
她是那个年代小村镇里难得有高中文化的,斯文秀丽的女孩。可惜,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该死的“成分”问题。
她不得不让自己早早成长,为懦弱的父母、年幼的弟弟撑起家庭。
童瑶在剧中的扮相自然、淳朴,几乎不施粉黛,却处处显得秀丽好看,小小的身体和弟弟宋运辉一样,看似斯文、柔弱,却也有自己的坚强与倔强。
这种坚强让她成为弟弟最牢靠的支撑,而弟弟则是她最忠实的小跟屁虫,弟弟再倔强只要姐姐的一个小小暗示就能乖乖听话。
相较于懦弱又不善言辞的父母,姐姐和弟弟的关系才是这个家庭所有成员中最亲密最愉快的。
尽管前两集总体的气氛是压抑的,但宋家姐弟吃饭时那一小段互动却是难得的生动、鲜活,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
即使有再多困苦,但只要有亲人在身边,也总还是有滋有味的。而为了家人,人总是会活得更努力一点,姐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听到不能上大学的理由,弟弟马上扭头看姐姐,因为姐姐一直都是他的主心骨,而一向温柔的姐姐则露出了不服气不甘心的眼神。
宋运萍珍而重之地将政审材料放在革委会领导的办公桌上,表演细节到位。
含泪笑着安慰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