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破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密码的三部曲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113人  筱雯说心理

我们作为父母,在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或者挑战的时候,就特别想说服对方。

如果这时候能找到一种方法,将问题快速解决好,那该多好啊!

我们了解吗?

沮丧的孩子,或者情绪低落的孩子,经常会在试图以一种无益的方式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

其实他们的行为大多数都不是精心算计或事先计划好的,人不会故意以丧失信心的方式行事。

相反,他们是为了某个目的而采取了那种行为,而且通常他们自己对此毫无觉察。

当你被问题行为激怒,尽管你的反应是符合人性并且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无效的,他们只会强化问题行为。

一旦你理解了其行为的目的,一旦你自己注意到你曾经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觉察练习),你就会用鼓励的方式来回应,而不是被动反应。

阿德勒个体性理学:行为是有目的的

尽管你可能从未这么想过,行为是你为得到自己想要的某种东西----我们称之为目的---的一种努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破译不良行为背后密码三部曲:

1、你的感受;

2、你的行为

3、对方的回应

有一种快速的方法,能够搞清楚一个孩子是在以有用还是无用的方式谋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方法称为:倾听你的感受。

无论遇到哪种情况,你都会有感受。你的感受像雷达,能向你指出“了解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正确方向。再根据你的行为与对方的回应,基本上会破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属于哪一种了。

行为有四种目的

第一种目的:认可/关注

你的感受:心烦、恼怒、着急、内疚、焦虑

你的行为:提醒、哄劝、替对方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特殊服侍)

对方的回应:暂停片刻,很快就回到老样子;或者换成另外一种恼人的行为。

鼓励性回应:
1、让对方做一件有用的事情,得到有益的关注,转移其行为
2、忽视不良行为,或默默的抚摸
3、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我很在乎你,并且等一会儿会陪你),避免特殊服侍
4、安排特殊时光
5、建立日常惯例表并坚持到底
6、设定无言的信号

  第二种目的:权力/控制

你的感受: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被击败的生气

你的行为:应战、投降、心想“你休想逃脱”或“瞧我怎么收拾你”;希望自己能做对

对方的回应:行为变本加厉;虽服从,但藐视;看到对方生气,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鼓励性回应:
1、请求帮助,让对方权力转向积极面
2、提供有限的选择
3、不要开战也不要让步
4、从冲突中撤出
5、只做不说,培养相互尊重
6、求同存异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第三种目的:公平/公正

你的感受:伤心、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悲伤/难过

你的行为: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对方的回应:反击;变本加厉;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鼓励性回应:
1、承认伤心的感受
2、不要惩罚或还击
3、反射性倾听
4、鼓励对方的长处
5、给一个拥抱
6、先修复再解决问题

第四种目的:技巧/能力

你的感受: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

你的行为:放弃;替对方做事;过度帮助

对方的回应:更加退缩;继续消极;毫无改进;毫无相应。

鼓励性回应:
1、把任务分成小步骤,用鼓励代替所有批评
2、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
3、信任其能力,关注优点
4、设置成功机会,并示范怎么做,不替对方做
5、犯错误时学习的好机会

提醒:鼓励,不是一个操纵别人做你想做的事情的工具。相反,这是影响你人际关系氛围的一种方式,会带来一种健康的互动。

今天的你,先从鼓励自己开始练习吧!

破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密码的三部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