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知道史铁生,源于他的名篇《我与地坛》,只是那时的我,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对此篇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日,从史铁生的散文集《自由的夜行》中再读此篇,竟几度落泪,特别是看到史铁生回忆他母亲的那一段“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的儿子就快要碰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出生于北京。18岁那年到陕北农村插队,21岁时,因腰腿疾病回北京治疗,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他之所以会走上写作之路,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自由的夜行》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的都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包括其经典篇章《我与地坛》《好运设计》《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等。
这些作品是史铁生长达40年轮椅生涯思索的结果,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生命的启迪。行文风格质朴、语言精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心灵深处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无形的力量和信心。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双腿突然残疾,这对史铁生的打击巨大,他曾多次想过自我了断,庆幸的是在亲人朋友的关心和陪伴下,他终于渡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正如他所说:“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他把这所有的“爱”都写进了文字里。
1、母亲的爱让他决心好好地活下去
刚坐上轮椅时,史铁生无法接受双腿残疾的事实,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常常想着怎么去死。他的母亲费尽心思,到处寻医问药;在明白儿子的腿疾无法治愈后,为了支持儿子写作,又到处去借书。
母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儿子好好活。就像她无数次在儿子绝望时哽咽着对劝儿子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然而史铁生怎么都没有想到,母亲在说这些话时,就已身患重病。母亲的猝然离世,让他悔恨不已,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儿活。
2、朋友的情谊照亮他的人生路
史铁生曾调侃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曾多次与死神作斗争。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一文中,史铁生说自己三进三出医院而没有败给死神,靠的全是友谊。更巧合的是,他当年所住的医院恰好叫“友谊医院”。
他每一次住进医院时,在乡下插队的同学不断写来安慰、关怀的书信,为了激起他活下去的勇气,甚至在信中软硬兼施劝骂并举。还有不少朋友不顾路途的艰辛,到医院去陪他聊天,给他带来新书籍和外面有趣的见闻,他的病房里经常是欢声笑语。
史铁生的第一辆轮椅,是他的二十位同学和朋友的合资馈赠。
医院里的大夫和护士们也对他关爱有加,为了方便史铁生与不断前来探望的朋友自由地嬉笑玩闹,医院特地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单人病房。
这些友谊之光照亮了史铁生那一段至暗的人生路,并温暖他一生。
3、妻子是上帝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史铁生曾说过,妻子陈希米的到来,就是上帝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他们因史铁生的一篇《爱情的命运》而结缘,看到这篇文章时,陈希米正在西北大学读书。文章中史铁生关于爱情的看法深深触动了她,爱情的种子此时已悄悄地在她心里萌芽,几年后得以开花结果。
在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间,陈希米精心地照料史铁生的饮食起居,充当了他的“双腿”,他们成了一对另人羡慕的灵魂伴侣。
本书中特别收录的《希米,希米》就是史铁生特为妻子写的一首诗,里面倾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深情。
4、结语
以其说《自由的夜行》一书中,收录的是史铁生作品的精华,不如说那是他长达40年轮椅生涯中思索人生的智慧结晶。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都付诸于字里行间,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洁净优美的文字,更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