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汉字活解国学与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备万年粮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50人  教育参悟人

从腊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备下够吃十天至一个月的“万年粮”,意思是保证年年有余粮。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时俗各异,所以“万年粮”丰富多彩,别有情趣。

东北地区习惯包冻饺子;北方人备的“万年粮”大多是蒸包子、馒头(也叫饽饽)等。“蒸”象征着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大家各显神通,寿桃饽饽献给王母娘娘,鱼花饽饽象征年年有余。江苏苏北一带习惯把年三十中午的米饭锅巴小心翼翼地铲出来倒扣着,形似小山包,名曰“粮食屯子”,意味着来年有更大的丰收。

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吃年糕。用糯米和枣子做成,越粘越好,据说吃了这样的年糕,生活就能“步步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一年比一年提高。 关于年糕,也有一段故事呢。

公元前484年的春秋末期,吴国有个伍子胥,同孙武一道辅阖闾整军经武,攻楚灭郢,深受阖闾的信任,受封大夫,参赞国事。后来阖闾死,由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专横跋扈,伍子胥多次进谏主张“联齐抗越”,不要北上争霸,夫差却坚持出兵去攻打齐国。后来夫差攻打齐国胜利归来,伍子胥想到自己曾经苦谏劝阻,必遭杀身之祸,便对几个知己说:“日后我若遭祸而死,如果那时国家有难,百姓无粮可食时,可到象门城下掘地三尺,定能挖到可食之物。”事隔不久,伍子胥果然被害。事情也果不出伍子胥所料,不久吴国便遭越国袭击,重军将吴城团团围困,眼见全城军民就要断粮了,有人想起伍子胥生前所留的话,便派人到象门去挖地,果然挖出许多用熟糯米压成的“城砖”,吴国军民才靠这些“城砖”度过了难关。从此,每逢过年,当地人民都要做这种“城砖”来吃,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这些熟糯米的“城砖”,便是我们今天所吃的年糕。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