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学习之三十一

2023-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坐看云起时wjh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宋·朱熹:“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

明·张居正:“惟仁者之人,纯乎天理,无一毫私欲,其于这仁道,不待勉强,而心与之相安。处约处乐皆相忘而不自知也。所以说仁者安仁。知者之人,中有定见,无一毫昏昧,其于这仁道,深知笃好,而求必欲得之,处乐、处约皆确然不易其所守也。所以说,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解读】

不仁之人面对贫穷,不能处之泰然,没法长时间忍受物质的匮乏,时间久了必然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仁之人面对安乐享受,不能戒骄戒躁,没法长时间做到安分守己,日子一久便奢侈淫逸扰乱社会。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会行仁。当今时代,应该做到内外兼修。只有具备了仁德之心,才不会失意时怨天尤人,得意时得意忘形。

子曰:“惟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这里作动词用,喜爱的意思。

[2]恶:作动词,憎恶、讨厌的意思。

宋·朱熹:“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

明·张居正:“好人恶人惟仁者能之,可见人当以仁为务,克去己私而后可。”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解读】

有仁德修养的人,既能够正确地爱人,也能够正确地厌恶人。言外之意,圣人是要求我们修养“仁”德,客观正确地对待人,克服一己私见。大家都说他坏,他不见得一点不好;同样,一个人大家都说他好,他也不见得真有那么好。

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扩大了信息的受众面,评价某人某事似乎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在褒贬别人之前,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应该先做自我反省。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言行呢?

子曰:“苟[1]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1]苟:假若,如果。

宋·朱熹:“恶,如字。苟,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

明·张居正:“盖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心既专于天理,又岂有纵欲灭理之为乎?孔子勉人为仁之意如此。”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仁的修养,就不会有特别讨厌看不惯的人和事了。”

【解读】

人只有养成了仁爱之德,才不会去做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去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仁德之心的修养在于中正平和,对人对事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偏执于爱或者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