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传习录。
2017-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贇贇的政
八月十四,传习录。
人呀,还是应该遵循最真正的本心。王阳明认为,恶念即去,即是恢复了心之本体,达到了至善的境界。此时,只要依良知心体所指示的去做,则所做之事,均是为善的行为。因此,不必再另外存个什么善念了。良知存久,是良知自觉和自能光明的必要条件,即它与用功长久的时间磨练分不开,功到自然成。王阳明提出,通过静做思虑,在无事时,讲好名,好色,好货的私欲杂念,逐渐的克服掉,使心恢复到如水如镜,洁净晶莹的本体。王阳明虽然主张良知的简易自觉,但他并不奢望刹那间就会出现顿悟的效果。后者,在王阳明看来,了,就是不着实效的揠苗助长罢了。王阳明的致良知,实际上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专一于一本,而不是救事论事的遇一标治一标。终身于致良知,如常青之树,而遇一标治一标,就像无根之木,这个比喻很恰当。王阳明,肯定艺术对人的美化或者积极作用,同时,艺,义,道,的内在统一,同时,调习此心,即致其知,使之熟于道。很明显,王阳明把道德情感内化为个体的审美心理,使人生审美化了,使艺为人生服务。修养,就是致良知,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活动之中,为人处事,就是致良知。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活动之中,为人处事,就是致良知,学习就是致良知,连科举考试也是致良知,事务虽有万千复杂,当志向坚定,心怀良知,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事,所以,修养是人生活动的主宰,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