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深度阅读一本好书?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cb44669fe0e6
哪张是你的中国地图?

一本好书,往往是一个包含着知识的宝库。

阅读一本好书,便如同在这个宝库中自由的探险。

可是,有的人能够在宝库里,轻易的寻找到宝藏,肩挑手提满载而归。而有的人却感觉花费了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获的却只是脚印踩过的足迹。

难道我们看的不是同一本书吗?那为什么结果如此不同?

其实,你缺少的只是一份纵览全局的地图

为了画出一本书的地图,一般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书,确定框架。

花足够的时间,把全书通读一遍,不需要有过多的深刻理解,只是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

让我们明白这本书讲述的是什么?如小说构建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实用类工具书教会我们一个什么技能,商科类职场类的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么样的观点等等。

这个框架就是地图的边界,宝藏就在边界圈定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第二步,速读全书,搭建脉络。

第二次阅读的时候,速度基本上可以比第一次通读时快一倍以上。因为已经有了通读留下的基本印象,这一次阅读就只要去寻找书里面的大致脉络。找出关键点,并把点联结成线。

工具书类目录就是作者给出的书籍的脉络。文学历史类的书籍目录可能没有这么直观的体现。这时候,就需要把通读过程中得到的故事作为主体,按照时间、因果、人物关系等作为脉络。

如果我们上网搜索一下某个城市的“地图”,我们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以北京为例,就有行政地图、交通地图、旅游地图、三维地图、街景地图、地理地形图等等。

书籍也是如此,我们选择一个切入点,寻找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相互交错联结,最终就会得到属于这本书的一份地图。地图上会出现主干道,在主干道的基础上会出现支线,支线下面还可能会有三级线路,甚至隐藏路线。如:

回答问题的书籍,就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发现问题、预防问题。

传授技能的书籍,就是把技能进行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步一步让我们学会。

最复杂的要属文学类的。一本《红楼梦》养活十万人,而且这群人还有个名字叫“红学家”。可见文学类的解读有无数种方式。

第二步之后,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书籍的解读,可是这仍然是属于别人的书。

第三步,拆解与重构,绘制只属于自己的地图。

阅读一本书,并不是复制粘贴,就能有所收获。

把书籍知识变成自我的一部分,需要选择,需要重构。

一部分需要舍弃,因为已经在其他书籍中读到过,印证过,别人说的更好;

一部分需要保存,因为这是新的知识,还从未见到过,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一部分需要怀疑,因为它显示了一种观点、一种可能性,但我们见过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需要延展,因为它描述了一个点,与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相互联结,但仍然需要更多扩充;

一部分需要反思,因为它的反面作者可能完全忽略了等等。

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就完全把这本书像堆积木一般的重构了。

它已经面目全非,连它的作者都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面貌。

但是,我们自己可以。因为你看完之后说出来的、写出来就是一本只属于你的新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