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逻辑

2021-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深圳杨

回想我自己,在从教十年的时候,有了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居然不知道与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分离,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会因为住进新房,而将不到一岁的他送回老家半年,又在他不到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不想错失学习提升的机会,又与他分离了半年。不是我不爱孩子,也不是我缺乏责任心,实在是真的无知。后来我认识了文质老师,读了他的书,接触到生命化教育,才发现生命原来如此神奇而敏感,稍不留心,就会对他产生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细心呵护的孕育、哺育、陪育的过程,才能成长为你希望的健康孩子的模样。

一次又一次聆听文质老师的讲座,每一次都会触动我对生命的思考,也让我越来越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状态,因为有了关注,我感觉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生命的状态都有了向好的趋向。这次写作研修班,虽然说是因为写作而相聚,而张老师的讲座给我更多的启发,却依然是关于生命的思考,所以,我觉的写作不是为了写而写,更多的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

今天张老师以《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一书为例,讲如何写作一本“主题先行”的书,引发我最多思考的是关于“生命逻辑”的问题。“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个书名是给我冲击最大的一个论点,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教师,我都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论点的合理性,就像张老师所说,这个论点是一个超越父母职业、地位、经济条件等的一种发现,但它又其实是一种常识。在我看来,这个“常识”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合生命逻辑的认识。原来,有这个认识之前,我们的很多想法是不符合生命逻辑的。细想有些可怕,在我们的认识中还有多少是不符合生命逻辑的。

很庆幸,自己的身边有张文质、钟杰老师这样的智者,引领我们不断向生命发问,并不断用文字阐述对生命的思考,使得我们对“生命的逻辑”有了觉醒,从而开启了不断修正生命状态的人生。

晚上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书分享会上,一群为了写作而聚集的教师,围绕“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这个主题,展开了一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热烈交流,虽然有人说“老师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田”,但真正谈及自己的孩子时,却各个饱含深情,有说不完的话,我想爱自己的孩子胜过别人的孩子,这也是符合生命逻辑的,因为老师也是常人啊!作为老师,我们只有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让我们自己活出生命应有的状态,才能更好的爱我们的学生,让我们满是正能量的个体去为他人赋能。

回到教师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个话题上,我觉的从生命的逻辑出发,首先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例如要认真做好工作,让职业认同感滋养我们的生命,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更有活力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要发展自己的爱好,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情趣的人,自己良好的生命状态,也是孩子成长最优质的催化剂。其次,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陪伴,这种陪伴不取决于物资是否富足、时间是否够长、空间是否华丽,重要的是情感的连接。

关于陪伴,我有三点看法:第一,尽最大努力给予孩子支持。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处理好的事,我们尽可能放手,如果孩子有困难,确实做不好的,要想方设法帮助他,如果是孩子的短板,短期改变不了的,可以说服孩子不着急慢慢来。例如我的孩子,语文成绩落后,很着急,我引导他发现提高书写水平,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然后帮他找老师指导练字,孩子觉得有作用,就自愿坚持练,而且逐步提高了学习语文的信心。第二,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优缺点。如果父母只看重孩子的优点,而不接受他的缺点,孩子会在父母面前掩饰自己的不足,长期如此,心理和行为会逐步扭曲,并缺乏安全感。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身边优秀的学生比,遇到孩子的问题,只说他的问题,并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我的孩子不爱整理房间,用了各种方法培养他的习惯,依然不能坚持,但我始终不放弃,继续督促他整理房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帮他整理一下,一方面避免他在杂乱的环境中生活也变得无序,另一方面也用良好的环境继续影响他。第三,始终对孩子充满期待。成长中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样子而自暴自弃,父母也会因为努力付出后,孩子不能达成目标而失望,从而使孩子失去前进的动力。而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有帮助孩子把握方向的责任,让孩子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遇到困难了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克服,方向偏了要帮他们调整方向,要让他们永远自信地面对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敏锐地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我的孩子还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我需要用积极的心态不断探索符合生命逻辑的陪育方式,与不断改变的孩子一起改变,始终如一的追求最佳的生命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