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人谷技术博客

JS之BOM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22人  饥人谷_Tom

BOM是什么

BOM(Browser Object Model)是指浏览器对象模型,是用于描述这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层次关系的模型,浏览器对象模型提供了独立于内容的,可以与浏览李窗口进行互动的对象结构。

BOM由多个对象组成,其中代表浏览器窗口的window对象是BOM的顶层对象,其他对象都是该对象的子对象。

BOM的核心

window

BOM的核心是window对象,它表示浏览器的一个实例。

在浏览器中,window对象既是JavaScript访问浏览器窗口的一个接口,又是ECMAscript规定的Global对象,这就意味着在网页中定义的任意变量,函数,对象都是以window作为Global对象。

所有在全局作用域中声明的变量、函数、对象都活作为window的属性和方法。

var age = 18;

function ages(){
    console.log(age);
}

console.log(window.age); //18
window.ages(); //18

window对象属性

这两个属性返回网页的css布局占据的浏览器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单位是像素。

当用户放大网页,这两个属性会变小

注意,这两个属性值包括滚动条的高度和宽度。

这两个值随着滚动位置变化而变化

scrollToscroll方法改变滚动条的位置到指定坐标

window.scrollTo(0,200); //滚动条移动到200px处

两个参数分别是水平、垂直方向偏移

scrollBy可以相对向前位置移动滚动条,而不是移动绝对位置

window.scrollBy(0.50); //滚动条向下移动50px

window.frames返回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成员为页面内的所有框架,包括frame元素和iframe元素。

window.frames的每个成员对应的框架内的窗口(即框架的window对象),获取每个框架的DOM树,需要使用window.frames[0].document

var iframe = window.getElementsByTagName("iframe")[0];
var iframeTitle = iframe.contentWindow.title;

上面代码用于获取框架页面的标题。

iframe元素遵守同源策略,只有当父页面与框架页面来自同一个域名,两者之间才可以用脚本通信,否则只有使用window.postMessage方法。

在iframe框架内部,使用window.parent指向父页面。

window对象的navigator属性,指向一个包含浏览器相关信息的对象。

navigator.userAgent属性返回浏览器的User-Agent字符串,用来表示浏览器的种类。

console.log(window.navigator.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5.0.3325.181 Safari/537.36"

通过userAgent属性识别浏览器,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必须考虑所有的情况(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版本),非常麻烦,而且无法保证未来的适用性,各种上网设备层出不穷,很难列举,所以现在一般不再识别浏览器了,而是使用“功能识别”方法,即逐一测试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要用到的JavaScript功能。

screen对象包含了显示设备的信息

//显示设备的高度,单位是像素
screen.height

//显示设备的宽度,单位是像素
screen.width

一般使用上面两个属性,了解设备的分辨率。除非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或者更换设备,否则这两个值可以看做常量,不会发生变化。

显示器的分辨率与浏览器的设置无关,缩放网页并不会改变分辨率。

getComputedStyle是一个可以获取抢钱元素所有最终使用的CSS属性值。返回的是一个CSS样式声明对象([object CSSStyleDeclaration])

//如果没有伪类则不设置
var style = window.getComputedStyle("元素",“伪类”);

var div = document.querySelector(".test");
console.log(getComputedStyle(div));

currentStyle

这个是低版本IE的实现方案,我们可以写个兼容的方式

element.currentStyle ? element.currentStyle : window.getComputedStyle(element);

JavaScript提供了两种URL的编码/解码方式

  1. encodeURI()/decodeURI()
  2. encodeURIComponent()/decodeURIComponent()

encodeURI()encodeURIComponent()的区别:

encodeURI()不会对下列字符编码

1. ASCII字母
2. 数字
3. ~!@#$&()+:/,;?+'

encodeURIComponent()方法不会对下列字符编码

1. ASCII字母
2. 数字
3. ~!*()'

从上面可以看出,encodeURIComponent()方法比encodeURI()方法编码范围大。

实际例子来说,encodeURIComponent()会把http://编码成http%3A%2F%2F,而encodeURI不会

alert()prompt()confirm()都是浏览器用来与用户互动的方法。它们会弹出不同的对话框,要求用户做出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alert()prompt()confirm()这三个方法弹出的对话框,都是浏览器统一规定的样式,是无法定制的。(这是现在不常用的原因)

alert方法弹出的对话框,只有一个“确定”按钮,一般用来通知用户的某些信息。用户只有点击“确定”按钮,对话框才会消失。在对话框弹出期间,浏览器窗口处于冻结状态,如果不点“确定”按钮,用户什么也干不了。

prompt方法弹出的对话框,在提示文字的下方还有一个输入框,要求用户输入信息,并有“确定”和“取消”两个按钮,一般用来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有可能为空)或者null,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 用户输入信息,并点击“确定”,则用户输入的信息就是返回值
  2. 用户没有输入信息,直接点击“确定”,则输入框的默认值就是返回值
  3. 用户点击了“取消”(或者按了Esc按钮),返回值是null

confirm方法弹出的对话框,除了提示信息之外,只有“确定”和“取消”两个按钮,一般用来征询用户的意见。返回值是一个布尔值,如果用户点击“确定”,则返回true,如果用户点击“取消”,则返回false。

//alert
alert("这是一个弹出层");

//prompt
var result = prompt("您的年龄?", 18); //18是设置的默认值,默认显示

//confirm
var results = confirm("吃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