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领导留言板——一个神奇的网站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199人  旦牛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这个网站——地方领导留言板,哦,想起来了,是在今日头条上,当时看的是哪个省委书记又有了多少条回复,当时感觉这个东西的确不错,就注册了。我想也许骨子里就有一种想为家乡鸣不平的心声。现在的农村都是山高皇帝远,“土老爷”太多了,他们掌握着新农村承建、精准扶贫、低保户确定、村道修缮等关系农村民生的大事。而在这些事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看到有这么个好东西,我就注册了。没过几天,远在新疆的妹妹就给我打电话,说是父亲在村里参与新农村建设,现在的工钱还没有要到,看我能不能想想办法。说我母亲已经到包工头家里跑过四五次了,每次别人都能找出“理由”,婉言谢绝。

其实这些芝麻小事在家里市场发生,听着母亲一件一件讲着,我只能用“现在的社会都是这样”来安慰她。母亲说到了,修村道,占了我家地,迟迟得不到赔付,村里镇上给出的理由,修路是公家的事情。似乎这句就成了无常占有你耕地的尚方宝剑。母亲说了建我们大队新农村之后父亲的工钱也是要不到,最后几个工人骑着摩托车到县政府找了县长,问题才解决的等等一些农村的问题。

其实许多东西我只是看在眼里,听着明白,并不想过多地敢于,毕竟自己势单力薄。没有一官半职,也不好解决。一直是这样的思想。包括从正宁到西安必经的那个三叉路口,九月份回家过来的时候,走在哪里,售票员下去给一辆白色桥车里面的人交钱,可能没有谈妥,售票员小伙沟通半天无果,司机也不耐烦了,下去沟通。最后两人回到车上,售票员很生气,说是这辆车里是县某位领导的走狗,每天在这里收费。但是真想拍照片,可惜手机像素不好,太远拍的不清晰,加之车也出发了。当时很想投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这个和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强烈的反抗也就没有了。

留言成功的截图

当接到妹妹的电话,感觉自己应该承担起一个做儿子的角色了。于是就在11月4日晚上给省委书记留言,本来想给县委书记留言的,最后想想,要做就做大点,于是就给省委书记留言了。过了几天,应该是11月8日,登上去一看竟然没通过,于是改了一下,过了几天登上去一看,通过了。移交给下级办理。

当时在想,应该很快会有结果,没有想到,又是苦苦等待半个月,今天(11月30日)下午三四点,突然过来一个家乡的号码,接了之后,原来是三叔(现任我们村支书),他问我谁欠父亲的工资,我说就是给咱们村里建新农村去年的钱,现在还没给。他就带着责备的口味给我说,不应该把这个事情搞到人民网上去。有什么事情可以提前给他打电话。

其实我当时就问了,这个跟你的职位有关系吗,他说关系不大,但是不管怎样都要经过他协调处理。其实现在的农村,就那点小利益关系,也复杂的很。11年我和妹妹同时上的大学,那时候家里经济还不充裕,我们都是办的助学贷款。两个人四年总共是四万八千块(办过助学贷款应该知道,没人每年最多6000)。15年国家正好有个精准扶贫,一户可以给个5万元的低息扶贫款。那时候母亲就去找过三叔几次,每次都是没有了,婉言拒绝。

其实这5万元给谁,最终大家都看到了,一些拍须溜马的人是最终受益者。有的人为了获得这笔钱,愿意拿出一部分“孝敬”父母官。其实这个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08年汶川地震,之后五六年,我们那里一直有危房改造项目,有的人为了得到资格愿意拿出一部分孝敬,有的父母官直接伸手要。包括低保的发放也是如此,都存在着这种情况。典型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交易。

刚才说了修理补贴的事情,路已经修好七八年来,补贴却远远没有落实,说是没有补贴,其实想想都明白。占用私人农田,怎么可能没补贴呢。那补贴哪里去了呢,不得而知。不给你分,那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了。

高中那会,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个五十几岁的老头,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我们县正南煤田的土地占用问题。他说那个土地补贴政府拿了大头,给农民的很少,农民不满意,到县委闹事,县委临时招了民兵,到村里去训练示威。同时为了封住他们这些知识分子的口,每个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加薪一百还是两百,现在我也忘记了。

也就是最近三年的事情,我们县设了个过路费关卡,有村民从家里出发,去一次集市就要收费,这个事情,最终还是惊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县交通相互推诿局,不知道,问市交通局,没有批过,就这样相互推诿。过了不久关卡终于取消了,还了村民畅通的道理。

说着说着,就说多了,其实这些都是关系村民幸福指数的国计民生问题,我想习大大也一定有所耳闻,所以才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证明他不是高高在上,他知道底下到处是“苍蝇”。确实也是明鉴。

留言的事情,看来经过半个月的艰难推进,终于有点眉目了。当然政府的办事效率可见一斑。这又让我想起了当时注册合作社的事情,准备半天材料,拿过去,缺这个,补好,拿过去,缺哪个。哎,我们的办事人员,能不能专业点,一次性说清楚。也许就是小县城小资生活的懒散与懈怠吧。我可以把它理解为“地方文化,地方风俗”,但我更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说了这么多,其实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倡导大家都为这个网站代言,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能够发布农民的心声,有了这个,你不用再像古时候,车马劳顿告御状,在家完全可以实现。希望有能力的广告公司,都能推它一把。当然也希望人民网努力一点,让中国9亿农民全知道有这么个网站,能够发布他们的心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