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成长励志

谈死亡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79人  志强_f405

人似乎本能地很少谈论死亡。大家所探讨的,大多是如何保持健康、延续生命,如何活得有趣、远离苦痛等等。死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好聊的,人死如灯灭,化成轻烟一缕,这个世界便与他无关,这是何等的洒脱?!

但死亡的威胁却无时无刻不在存在着。如果你足够细心留意,其实只要稍加注意,这个世界每天都会传来死亡的讯息,飞机失事、车祸、凶杀案、哪个名人的死亡、亲人的离去,每天都在上演。“生老病死”,人生四大法则,既然死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还有什么谈论的必要呢?

谈死亡

有时我想那些每天都要面临死亡威胁的人、已知死期将至的人,有几个能坦然面对死亡呢?除却宗教的狂热、青春的冲动,有谁愿意在生命前选择绝望呢?我的爷爷临终前几年曾洒脱的谈过死,可当身体逐渐恶化,何尝没有经历过强烈的求生欲望呢?只是到最后的几个月,他才选择了不愿在医院受罪,回到家中时而安然时而不安地等待死亡的降临。我和爱人也曾谈论过死亡,但都只是轻轻的一句,如果当我失去了意识,或者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请帮彼此做一个痛快的决定,因为那时的死与不死,决定权并不在你本人。

其实不愿意去谈论死亡,也因为死是一个不吉利的词。一切话题围绕着“如何生、怎样生”才能继续下去。唯独死,是人的想象和愿望都归于无可想、无可愿?那么我们该如何谈论死呢?既然人必有一死,就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态度,如果即日将死,有什么是你不愿舍弃的东西呢?

以我为例:

我无法舍弃我的家庭,我的父母,爱人以及孩子。我是他们的支柱,他们也是我的支柱。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但这只发生在你有能力之时,当你的能力丧失,需要完全地依赖于家人,也就是作为支柱的你已经演变为负担时,“生”是不是就可以舍弃了?显然从周遭人的选择来看,并不是。即使生命垂危的人,在“生”的面前也会有顽强的生存欲望,这里我只是说绝大多数的现象,毕竟但求一死的人,属于少数。所以死并不是无法舍弃什么,只是更加说明生是一种本能的欲望。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生赋予多么伟大的意义与负担,生只是最纯粹的一种本能欲望,她深植于我们的内心。

柏拉图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这绝不是要我们去自杀,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就好像死亡一样。傅佩荣哲《哲学与人生》。

以我的理解,死亡是心灵自由的最后枷锁,因为这个枷锁才使自由的舞蹈更加动人。因为人的生之前与死之后,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或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是“生”的意义,就是我们受到“生”的限制,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生命也至多有百余年的时间,掐头去尾,实际上明明白白的天数并不多,而且还要受到时代的限制。人是很难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的。

当我们不断地练习死亡,克服身体的惰性,才能有可能突破时代的限制,去发现真理与接近智慧。人真的很难说是重生轻死或者重死轻生,正如诗人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如果想重生就要轻死,不断地练习死亡,把死看为一件平常的事情,这样也就把自己看轻了,当把自己看轻,就会拥有生的智慧,享受自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