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发现生活我是来搞笑的

朝鲜射导弹怎么老失败? | 可能是被悄悄蒙了眼

2017-06-07  本文已影响42人  d0fdb328d08b

朝鲜“太阳节”过后仅一天,就再次发射了一枚不明型号的大炮仗,又栽了。大家应该早就见惯不怪了,朝鲜近年来的导弹试射,似乎就没成功过。

面对这诡异的失败率,朝鲜科学家们都想去撞墙。怎么总是不成功呢?试射这么多次,就算是瞎猫也该碰上个死耗子了吧。

​一个月前扭腰太母(胡氏翻译 🙄,The New York Times)的一则报道,很可能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年前,奥巴马命令五角大楼官员加紧针对朝鲜的导弹计划开展网络和电子攻击,希望能从测试发射之初展开破坏,相关测试被命名为“主动抑制发射”(left-of-launch)。

后来这东西被移交给现任总统川普。

​这个玩意儿,简单总结下来就是,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导弹一打就是千把公里,想要不打偏不打歪,得有双眼睛盯着,时刻告诉它自己在哪里,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这眼睛按照导弹射程不同,有时是地面上的基站,有时是天上的卫星,靠电磁波引导。

美国这套“主动抑制发射”的神功,主要招数,就是废掉这双眼

​直接物理消灭,老美做得到,可那样会遭到金正恩同志“核雷轰和闪电”的报复。想想都害怕呢,只能来阴的。

电磁波可看不见摸不着,嘿嘿嘿,可以从这里下手哦。

​找到朝鲜引导导弹的眼睛,悄悄地蒙上,一下子啥都看不到了呢。等再松开,导弹早就变成了太平洋上的漂浮物。

话又说回来,今天这是朝鲜,要是有天老美和我们开撕,使出同样的手段——当然我只是说假设,我们的主旋律是和谐共赢!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十多年前,刘慈欣写了一部叫做《全频带阻塞干扰》的科幻小说,就描绘了这种情景。

在他描写的未来战争中,我们电子干扰技术比西方落后,被西方阵营压得抬不起头。在西方阵营强大的电子干扰下,我们的导弹没法打,飞机没法飞,坦克被当成活靶子。

你不是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吗?我们能制造沙尘暴啊!

我军采取的反制策略是,既然你不让我看见,那咱大家都别看了

这就是全频段阻塞式干扰,在所有电磁频率上干扰所有电子设备。战场上的情形霎时诡异了起来,美国的直升机袭击了法国的军队,又被日本人击落……

​越是现代化的军队,对电子技术的依赖就越大。

我们就这样生生的把现代战争拉回了20世纪初,在这种局面下,战斧导弹还不如冷兵器战斧管用,炸弹之母不炸着自己人就已经谢天谢地。

全文对战争最后的描写,是我军的全面反攻。失去了先进武器的支持,美国人只得从仓库中拖出尘封已久的榴弹炮。

“定标4000米,9号弹药装填,缓发引信,放!”

“定标3000米,放!”

“定标2000米,放!”

“定标1200米,放!”

“全体士兵,”帕克将军看着已象死亡屏障一样在他们面前展开的中国坦克群,说:“上刺刀!”

哈哈哈,虽然是在科幻小说中,但想想这个情景还是热血沸腾通体舒畅呢!

注:这篇小说有两个版本,我用的版本是解放军版,大家看到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东方阵营是俄罗斯军队。

我们回来,继续聊朝鲜。

美国这个“主动抑制发射”其实也就半遮半掩的放出了名字,并不能确定朝鲜导弹试射失败是否真的与其有关。

如果真是,这个小家伙就比较惨了。它的先进武器还没研究出来就已经被调戏成这样。

​不过这种屡败屡试的精神还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注意一点儿,试射导弹的时候千万朝东边儿扔就成,乖哈!

【芝士彩蛋】

小编们吐槽胡主编的点太奇怪,

跟我们完全不是一路人,

胡主编表示不服!

说:“我觉得我现在好多了,我最近经常和老婆聊胡歌呢!”

小编们惊叹:“《琅琊榜》看完了?”

主编骄傲地说:“看完了!”

小编们问:“女主是谁?”

主编抢答:“刘涛!”

小编们纷纷鼓掌,

接着问:“你知道《欢乐颂》吗?”

主编自信满满地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小编们:ヾ( ̄▽ ̄)Bye~By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