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我攒够了人生中第一个5万
我只是一枚很普通的“北漂”工薪族。
2018年6月,处理完学校的一切事宜,我带着大包小包和自己无处安放的梦想来到这座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城市,开启了漫长的追梦路,亦或是,打工路?
彼时,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在2万左右。其中,有16000元以基金的形式躺在证券账户里,剩下的4000左右存放在余额宝和微信零钱通里作为流动资产备用。这两万元是大学四年努力学习、辛苦兼职的成果,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很谨慎地规划使用。
和朋友一起在五环外合租房子,主卧带一个6.7平米的小次卧(之前是存放东西的小仓房),我住在小次卧里,每月缴纳1000元的房租。房间在6楼,头顶上有一扇被封死的玻璃,夜晚睡不着时,我就透过这扇窗望向黑乎乎的外面,一遍遍的反问自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远离这里。
每个月的税后工资在5500元左右,表现尚可的话可以额外再拿1000元的奖金(差不多两个月拿一回吧,所以下文统一按每月6000工资计算)。公司福利待遇不错,每逢过节都会发放礼品或者购物卡,不时发几张电影票,一点水果犒劳大家。抛去每个月1000元的房租,1500元的日常,在没有其他意外支出的情况下,能净存3500元。
也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但是要准备备考研究生和注会,这份工作总体而言不算辛苦,加班时间并不多。数次抉择后,还是选择了它。
要感谢将近6个月的备考时光,让我的支出数额大大减少。下班后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习,除了购买一些必需品、备考书籍和衣物化妆品外,我很少再打开淘宝京东的网页。周末都在图书馆里泡着,避免了很多无用的社交。为了保持体重,已经几个月晚上不吃主食,下班后,只是泡一些燕麦片或者杂粮粥,搭配一些水果作为晚餐。一个月的伙食费也比预期想象的少很多。利用出差机会免费游玩了三个城市,大概是这半年来最大的娱乐。
6-9月,几乎每月都能净余3800元左右。其中,有1500元是每月自动扣款进行基金定投。以跟踪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为主,搭配少量的消费类基金和红利基金(后来在指数大落时又增大了定投比例),1000元用来自行购买投资标的。从自己熟悉的区域入手,以ETF为主(承蒙8亿税款事件,买的传媒ETF是迄今为止最失败的一笔投资,直接大幅拉低了收益)。剩余部分就存放在余额宝或者微信理财通里赚取略低的利率(后来发现了京东金融、小米金融上一些小型银行推出的利率更高的活期产品,就把钱全部转移过去了,但是,因为资金量小,所以......收益并没什么大的变化)。
10月,大概是水逆月。由于注会考试临近,还有研究生考试的一座大山压在身上,恰逢有两个项目也到了攻坚阶段,回家时间越来越晚。压力与日俱增,最终身体不堪重负发出了严重警告:由于高烧引起了肺炎。在急诊室里挂了一周点滴,无奈的给医院送去1600块钱。(这里,也是给大家一个大大的警示,切记要学会减压,注意身体,在一线城市真的是病不起啊)。
11、12月,研究生考试临近,请假回家备考一周。来回路费和这些天的伙食费不相上下,净余并未变化多少,在3800上下浮动。年底进行结算时,账户金额在42000左右,比预期目标少很多(大盘一路下跌,又踩了传媒的雷,目前仅有2支基金小幅盈利,其余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并没有多大的意外,毕竟投资就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事业,我也很清楚自己的投资标的是否值得继续,既然选择了定投,明白这是一件漫长的事儿,也就不抱着短期盈利的想法了)。
踏入2019年,货真价实23岁啦。扣除来回路费、犒劳自己、朋友聚餐和给长辈的红包、礼品的预算外,预计一月份工资连同年终奖的结余在8500左右。账户余额终于是要突破5万元大关,毕业之际树立的第一个小梦想终于是要实现了,想来都兴奋得很。
毕业半年,在尽量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在没有依靠任何人的过程中,我竭力发挥着“精打细算”的看家本领,一边努力学习、通过考证考研来丰富内在,一边从持续增加的账户金额里获取源源不断的满足感。5万元并不多,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甚至连一平都买不起,也或许只是很多优秀的同龄人的个把月工资,但却足够给一个在异地求生的女孩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第一个5万到手了,下一个,未来好多个5万,还会远吗?
就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好到未曾想象过,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