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心情随笔往事如烟

父亲的足迹

2019-07-11  本文已影响24人  枯荷听雨hx
父亲的足迹

每天下午五点后,暑热渐退,便与先生出门散步。

我们沿着小区的北墙往西走,从新建的桃园社区小学右拐后,又沿着小学的西墙继续北前行。走过凤凰城小区,走过煤田大厦,再往右拐,进入东西路的任城大道。

走出了一个圆圈。

暑天里的夕阳依然有些强烈,阳光从头上的树枝与树叶间投射下来,照在人的身上,又在地上拖出了长长的影子。

缓缓地走着,思绪也缓缓地漫延开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一步步地丈量着脚下的柏油马路,便自然地想起了父亲。因为我不会忘记,在这些地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有父亲匆匆而辛苦的足迹。

我们现在住的小区属李营乡镇。这些年市区的无限扩大,农村、农田,已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如今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市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农村。放眼望去,已经看不到农田,只有一幢幢、一片片仿佛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高楼,突兀又孤寂的矗立在曾经的田野之中,昔日生机勃勃的原野,被冰凉的钢筋水泥混合体所代替。

父亲的足迹

时常怀念七十年代前的农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随着季节的变换,色彩,也有着适时的变换。深深浅浅的颜色,随风摇曳的千姿百态,每个朝夕,每个季节,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那时大面积的田地里,种植的是农作物,或小麦,或玉米,或大豆、或高粱,……;小面积的土地则种植经济作物,中药材,就是许多经济作物中的一大类。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中药师,这些城市周边凡种过药材的公社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当时这个叫李营公社的地方,他来的次数更多,频率更勤。那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每年种植哪些品种,哪个村、哪个队来种,种多少,都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父亲的工作就是按照具体的种植计划,品种的分布,做种植部署和栽培方面的技术指导。

父亲一生勤勉,对他管理的种植区,更是认真负责。说起来技术指导也是个良心活,按照中药材的生长规律和具体的长势情况,多跑一趟少跑一趟,一般人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差别。但父亲却坚持尽量多跑一趟两趟的,他说跑得勤了,才能及时掌握中药材的长势情况,才不容易误事。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可马虎不得。父亲说他心小,心里放不下事,自打中药材种子下了地,他的心里便就有了牵挂,只有常到现场,才能让自己安心。

那时没有汽车,也没有公交车,父亲和其他做中药生产的同事们,都有一辆单位配置的大金鹿自行车。每天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的跑,那时多半是土路,疙疙瘩瘩的路面,一天下来,累,自不必说,浑身上下更是沾满了尘土,象个土人。

父亲的足迹

自然不会象今天,技术人员下基层,会有人接待,有人给安排食宿。既然是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这就是做的国家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应当所分的。

因为经常去,所以每个乡镇公社,父亲都有相对固定吃中饭的地方。不是在公社的卫生院食堂,就是在供销社的食堂。有时听到父亲跟同事们聊天,还会把这些寄餐的食堂加以比较,比比哪家更实惠,能吃好吃饱。那时候吃粮是凭粮票的,即使是一顿午餐,买饭票除了钱,粮票也是不能少的。不算计,不比较,就会吃不饱的。父亲的自行车上,带着毛巾和军用水壶,每次在当地的食堂里吃完饭,再灌上一壶水,找个没人的办公室或一棵树下,边喝水边休息,等到下午,还要赶去其他村庄的种植点呢。

我当时还只有十多岁,把一个女孩子单独放在家里,父亲是怎么也不会放心的,所以每次出差,即使再远,也很少在外过夜,都是当天赶回来。再说,那时的乡镇公社里,也少有可供外出人员住宿的地方。所以早起晚归的父亲,可以想见,是多么的辛苦。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在傍晚推着车子归来时疲惫的样子。我那时觉得,风尘仆仆一词,就是说的那时的父亲。

放下车子,父亲总习惯拿着掸衣服的布掸子走到院子里,从领口到裤角仔仔细细的掸一遍,然后打上一盆水,蹲在地上开始洗脸。我那时不懂事,父亲不支使我,我也想不起来帮忙,总是邻居阿姨提醒了,才会去给父亲打水,想想真后悔。

如今,我披着夕阳的余辉,走在印满父亲足迹的土地上,心头升腾着一阵阵的暖意。仿佛在天上的父亲,依然用他慈爱的目光照耀着我,保护着我。

父亲的足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