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为什么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问:为什么当别人写小说,深度文,各种类型的好文章时,自己却还停步于情绪感受,最后只是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答:这个问题我想问,我想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写作小白也想问——为什么我写不出像样的好文章。
4月6号开始日更以来,截止今天坚持了11天,而将「为什么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作为今天的日更文,是因为看了砍柴老师的《为什么我写不出深度稿子》,深受启发。
为什么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拿昨天的日更文生而为人,我宁愿你不善良来分析(也算失败的复盘):
1.像样的文章一定有你特别想说的观点。
起初写那篇文章,是因为昨天刷抖音时刷到关于江歌母亲起诉刘鑫案开庭的视频,点进去发现观看直播的人数很多。
我在想江歌事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时,这一事件背后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舆论的最终发展方向都可以被当作选题去写。
既然想好选题,那就开始写。以江歌事件为线,可以选择的点很多,我的主题围绕善良,观点是:你的善良,必须带有锋芒。
现在回头看文章,我写的一塌糊涂。
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就知道一塌糊涂首先:既然要用事实支持你的观点,那就回到事实本身。而复述江歌事件时,没有提到重中之重,也就是为什么你的善良需要带有锋芒的原因。
因为江歌的善意收留,刘鑫与陈世锋的瓜葛纠缠才牵扯到自己身上;
因为江歌的善良,刘鑫的一句你来车站接我,江歌就去接她一起回家。而刘鑫和陈世锋一路的通话,是不是就代表刘鑫害怕陈世锋来找他,所以她才叫来江歌陪她。
因为江歌的善良,她让刘鑫先进门,自己却为刘鑫与陈世锋在门外周旋。
因为江歌的善良,她被砍10刀而致命的时候,应该不止刘鑫回忆中的一声“啊”
因为江歌的善良,在死亡前一刻,她应该都不会承认,刘鑫紧紧关上的那扇门,亦是关上自己生命的希望。
很显然,这样复述事实的话,就能将事实顺其自然地联系到关于善良的主题上,生而为人,应该善良。但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江歌,她的善良换来的是刘鑫以及家人的逃避,甚至攻击。如果这样,那生而为人,我宁愿你不善良,我宁愿你的善良带有锋芒。
很显然,我在写文章时,只是一味地为满足自己而写,这大概就是好多人文章里提到的“写文章,千万别一味地自嗨”,果不其然,我中招了。
所以自嗨的后果就是,自己写的文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观点称不上观点,事实又称托不起观点。甚至,最重要的,结构混乱,读到最后,观点论据都不像样。自然,就谈不上像样的文章了。
2.写的不像样,是因为自己没有像样的知识体系。
东野圭吾在他的书里曾写到“你不是不擅长学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而已”。
而在简书连续日更的这11天,我愈来明白,要想做好写作这回事,你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新媒体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
听写作课程干货分享,看10w+文章分析他们爆文原因,然后将他们独特犀利的观点、金句、案例归类,并学习他们的文章结构,这不失为一种快速搭建自成一体写作知识体系的一种方法。
而对于我自己如何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种问题,我觉得它一定离不开看像样的书,看有深度的书。
没有比读书更划算的事情了。
而看一本有深度的书,本身就是将别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走过的路走一遍,这个过程,你不仅会独立思考,更会深度全面的积累。
回到砍柴老师的那篇为什么我写不出深度稿子,他提到“正是这样的“吃亏”,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舍得花时间去围绕一个选题不断挖掘,并且乐在其中,久而久之我已经看了比别人多很多倍的书,知识面不断增加,最终我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
的确是如此,自媒体时代的声音很多,当很多人盯着受益看时,也大多会急于求成。我知道我之所以写不出像样文章的原因,我是最近这11天,才开始每天写一篇文章,我这样算不上输出,因为我连像样的知识体系输入都没有,所以写的文章就习惯浅入浅出,习惯于浅尝辄止,最终陷入到“水文”的瓶颈里出不来。
冯唐有九个字箴言,但我今天只想取前六个字“不着急,不害怕”。
是的,只要写作这件事自己开始了,那就不着急,不害怕。
不着急,知识体系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好文章也是慢慢写出来的。
不害怕,允许自己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也允许自己有写出像样文章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