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物形象分析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成长中的小吴姐

1、夏总甲。 有一点身份,素质不高。 装腔作势,喜欢吹牛。

夏总甲这个人在第二回中出现。出场时作者对他有外貌描写。“两只红眼边,一副锅贴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露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

夏总甲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拱一拱手”“一屁股坐上席”,几个动作就将夏总甲高傲自大的形象凸显出来,与他青布衣服瓦楞帽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夏总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去喂他的驴,然后坐在那里把腿翘起来,开始吹牛。他一张口就是,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后开始向众人炫耀自己的应酬。,哪些人请他吃饭,又和谁一起吃饭等等,说自己新年这七八日,何曾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等等。

简简单单的一些描述,把夏总管的嘴脸刻画得形象逼真。夏总管说这些无非是想显示他身份的特殊。其实他只不过是去年新参的总甲。

看到夏总管,我想到身边也有这么一些人。好吹牛,好拍马屁。整天就把忙挂在嘴上。动不动就搬出大大小小的领导。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他的身份。

2、周进。

周进的出场: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周进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为人忠厚老实,又有些书呆子气。在中举之前,他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代表,在庙里当私塾,也只做了一年,就被夏总甲嫌弃,嫌他呆头呆脑,被众人辞退。

无奈之下。只能跟人去杂货行找事做,混口饭吃。贡院门口,被看门的用大鞭子打了出来。

撞号板事件让他的人生进入拐点。从此人生开挂。

周进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毒害,将考取功名视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周进虽然可怜可笑,但他忠厚老实,和那些势利小人相比,周进有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3、梅玖。

在第二回中,梅玖这个人让人生厌。他自恃清高,对还是童生的周进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将他小人得志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周进出场。申祥甫拱进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在让座时,梅玖刻意强调所谓的规矩,表明自己身份的尊贵。席间梅玖又用秀才吃斋的笑话来嘲笑周进。

梅玖给人取名,也毫无谦让之心,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于是也替人取了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说是将来好同他一样。这样的人,自视清高,毫无谦让之心,在当时,也许有很多人恭维他,但是,旁观者都知道,他是小人得志,德不配才。

古人的种种在今人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所以,看清自己很重要,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拥有好的心态。用平淡的心来看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活的坦然而磊落。

读书,看人。从别人的人生中来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这就是我今天看书的价值所在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