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的造园秘籍--“红杏出墙”
明朝时候有个造园的专家,名叫计成。据说这个人造出过不少好园子,很多文人墨客都想找他。
但是一个人本事再大,园子也只能一个一个的建。计成觉得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就自己写了一本书,名叫《园冶》。
写书之前,可能这位计成先生比较能掐会算,早料到有些人看书会很潦草:只看个开头看个结尾,就算读完一本书。
于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精髓,他就想了个法子,把造园的核心秘籍放在了这本书的结尾。(这样总不会错过精彩内容了吧。)
而这个核心秘籍,就叫“借景”。
他说园子虽然有墙挡着,但是墙外的好看景色,总是能借来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并且借来的景色还倍儿显珍贵,就比如“书非借不能读”一样。
借景还分:借远处的(远借),借近处的(邻借),借头上的(仰借),借脚下的(俯借)。
这样说不够确切? 举个史上众所周知的借景例子:一枝红杏出墙来。
多么活色生香的“邻借”案例!
隔壁老王的红杏开满枝头,不小心翻墙横斜过来一枝,带过来可不仅是视觉效果嘞。 更多的是超值赠送的心理满足啊。
因为,不管老王费了多大劲,施了多少肥,除了多少草,这些都跟我没关系,不用费我一分一毫力气,就能赏着如此好春光。
这就是为什么说:借景用的好,不仅满园生辉,还能带来“借了不用还”的心理附加价值,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运气好了遇着晴山耸翠的秀丽,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用借景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
看看有哪些“借的青山不用还“的经典例子:
苏州拙政园的借了北寺塔
无锡寄畅园的借了惠山上的惠山塔
承德避暑山庄,借了磬锤峰的景色
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
杭州郭庄借了西湖
苏州网师园借了天上明月
计成一定是想说:乃们要不拘泥于眼前的景色,翻出墙去,外面天大地大,幅员辽阔。不忽视万物山川,不小看一草一木。
山峰,湖光,塔影,月光,云海。好的景色,好的声音,好的气味,喜欢了就想办法借进来,不喜欢就遮盖掉,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