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跟着李零读《论语》简友广场

相交须胜己||跟着李零读《论语》(13)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魏治祥
图:网络

“相交须胜己”是俗话,后面还有半句:“似我不如无”。意思很简单,结交朋友必须结交那种比自己强的,比自己差的或者跟自己差不多的就别交往了,不值得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明代周希陶修订的《增广贤文》,但源头则应该上溯到孔子。

上一章子夏就“贤贤易色”发表了意见,这一章,又轮到子曰了。

子曰的重点是交友,而且是“相交须胜己”。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对不起,你不配做我的好朋友。”

想象中,孔子拍着手,转着圈儿找朋友,找了半天,手都拍痛了,一个也没找到。为啥?要求太高。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先把找朋友的事放一边,看李零怎么说:

“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话说,端着点。人不端着点,就“不威”,看上去,没有威风凛凛的那么股劲儿。这和学习有啥关系?我想,孔子说的“学”,不光是读书,更重要的,还是修行习礼学道德。修行习礼学道德,目标之一,就是有君子风度,如果没有君子风度,庄重不足,轻浮有余,当然说明,他没学到家,“学”自然“不固”。这一章的后三句,也见于《子罕》9.25,“无”作“毋”,“过则”作“过者”。“主忠信”,就是谋事必忠,说话算话,上面已经谈到。

李老师的说法我完全赞同。大凡君子,没有不喜欢“端着”的,不然就不像君子。从前显得有文化,标志是上衣兜插几支钢笔,一支是小学,两支是中学,三支是大学。那时没听说研究生,三支钢笔已经十分了得,何况再插也插不下了。从前的电影,凡是知识分子都必须近视,其标配道具是眼镜。从前的领导,都喜欢叉腰——对不起,又说到一边去了。总之,君子嘛,端着点是对的。认真说来,君子且不论,孔子是老师,得讲究为人师表。“表”指的外表,一言一行都得像个老师的样子。正如当官,得有“官表”或曰官威,假如不端着点,不叉腰,就不够威风,不板着脸,属下就不怕你。——不好意思,又说到一边去了。

说重点: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便是后世的“相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交朋友,要交那种比自己强的,例如学问比自己大,文章比自己好,钱比自己多——不对,孔子不是这个意思,孔子说的是道德修养,是学识——总之是正面的强,这种想法无疑是对的。跟不如自己的人相交,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本来不黑,渐渐就黑了;就算不黑,不会学坏,也会拉低自己的水平,不像从前那么赤。

想法是对的,实行起来却很麻烦。为啥?怕反推。

就说写作吧,莫言比我强,我想跟莫言做朋友,莫言说,你拉倒吧,我从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找余华,余华说,就凭你?等你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再说!都不愿意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朋自远方来”,才怪。

孔子是谁呀?连齐王都要向他请教礼,谁敢说自己比孔老师强,天下之大,却没有人配跟他交朋友。如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孔子傲娇。孔子没朋友。

为这个,后人又争论开了。

且搬运一段李零的原文:

“无友不如己者”,是此篇的大问题。因为从字面理解,原文是说,你千万别跟不如你的人交朋友。鲁迅说,这是势利眼。孔子怎么这么牛?不可能吧?很多人都认为,这有损孔子的形象,所以曲说很多。他们说,这话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完全相反,“无友不如己者”,其实是说,没有哪个朋友不如你,个个都有长处,全值得你学习,不但没有一点骄傲,还透着满肚子的谦虚。比如南怀瑾、李泽厚,他们就这样解释。后面这种解释,对保护孔子的形象很有利,可惜并不对。刘宝楠、程树德从古书中找到几段话,完全可以证明,孔子的说法,其实很有根据,它原来的意思,就是怕跟不如己者交朋友......

李零的结论是孔子的话有问题:

孔子的意思,其实很清楚,用不着拐弯抹角。他老人家说,要向道德高、本事大的人学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这没什么不对。问题只是在于,“友”是一种对等概念,而人的贤与不肖却千差万别,至少有胜己、如己、不如己三大类,如果不如己者不配交朋友,那胜己者也不应该和你交朋友,顺推行,反推不行。

如此看来,“相交须胜已,似我不如无”肯定行不通了。不过我倒有个办法,跟真人做朋友不行,咱们退而求其次,跟书本做朋友。我文章写得不好,跟写得好的人交朋友够不着,没关系呀,看好文章总可以吧。变通一下,坚决不看垃圾文字,专挑好文章读,读名著,读经典,单方面跟名人交朋友,死活不论。外国的就不说了,孔子,老子,孟子,这子那子;罗贯中,蒲松林,曹雪芹;莫言,余华.....管你是否乐意,统统一网打尽。

无友不如已者,这不是做到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