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1模型,提升思维表达力

模型68:激励过敏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1人  zerocards
【模型名称】

激励过敏

【模型说明】

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一家软件公司的空降高管出台了一条新措施:按代码数量来给程序员发奖金,于是程序员不再想着优化代码,而是开始增加无效语句,使得软件运行速度越来越慢。

政府按上一年的预算给下一级机构拨款,于是到了年底,下属机构都在突击花钱,凑够预算额度,以免来年缩减预算。

这些都是激励过敏倾向的例子。这些例子表明两个方面:

第一,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政府颁发法令的原目的是灭鼠;高管宣布的新政策的原目的是为了评估程序员工作状况,提高效率;政府预算设置的原目的是将开支控制在一定幅度内,结果反而增加了浪费。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无效激励,出现激励过敏的现象?

好的做法是将激励措施与目的联系起来。

比如,在古罗马,当一座桥竣工通行时,工程师必须站在桥拱下。这种机制相当好,会鞭策工程师将桥建得足够稳固。

【模型来源】

《清醒思考的艺术》

【问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曾发现过怎样激励过敏现象?如果是你,会来怎么设计避免激励过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