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语文教研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茉莉

第十二周语文教研

倩楠写绘作品的点评:

      倩楠:今天是第1次对2年级的孩子点评绘本的习作。一直以来对于二年级孩子的绘本写作怎么指导不很清楚,怕指导太精确让孩子失去兴趣。之前一直故事原创分享会。我再加一点小小的点评和互动让孩子们看到大家创作上的不同。二年级我和孩子一直用鱼骨图来梳理结构,从语文书到童书。我感觉孩子们对于故事结构的感知力越来越强。这几次收上来的写绘作品,孩子们的结构比较清晰,但就是情节上内容故事的丰富性不够。想要在情节上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今天选的是小贝壳一个新同学的写绘,之前这个孩子是不喜欢写绘的。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故事就是没有分段,一大段文字放在那里。所以我就想通过这次写绘指导,引导孩子更好地把握结构,更好地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再把握了结构之后,让他们学会分段,这样故事就会在他们的脑子中显得更加清晰,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接下来再去讨论故事情节的时候,做头脑风暴的时候可能会更顺利一些。

      疑惑:我知道对于低段的孩子应该以激发兴趣为主。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他们的写绘应不应该进入指导,如何指导,像这样指导可不可以?

      彭艳:整个课的感觉很好,目标很清晰。聚焦的也好,只是聚焦结构,没有细节。疑惑:二年级下学期有没有必要对整个故事的各个部分进行精确命名?(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进入故事框架的时候以鼓励的形式鼓励孩子进入故事结构,在书写故事的时候不精确命名。要偏浪漫一些,之前是读,现在是写。在梳理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然而然看出分段比不分段好。

      俊美老师:重心放到如何引导故事的丰富上,而不要放到结构上。这节课本身也没有聚焦结构,倩楠也只是用这个作为把手进入点评,之后还是在聚焦故事的丰富性。这样就隐形着带就可以了。故事读得多了,加上语文书上的指导。孩子们对于结构的把握。意识就自然而然会强起来。对于故事结构应该怎么安排?我觉得在二年级,这时候还是要稍微早一点。

        王校指导:这节课整体而言,大家在群里都是说了,课堂氛围孩子们的参与都很好的。在细节上如何精细化一点,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对孩子的引导要偏浪漫一些,老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要精确,再往孩子身上落的时候需要浪漫一点,老师想得越清楚,落到孩子哪里就会越好。

    因为孩子会觉得分享别人的文章,没有分享自己的文章,自己就会感觉不好。这时候的分享和通常的分享不同。通常是基于鼓励的比较多。今天这个分享不是为了鼓励,而是借助这个文章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要达到新的目标,所有参与的孩子的都要参与,要达到临时性的共识。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的孩子要偏向鼓励,文章放出来,让大家读,让大家感觉到你有没有读懂,读懂之上,说下哪里你欣赏,欣赏什么?然后再讨论一下有没有建议。欣赏是进一步的理解,会给自己对话,这样就会有新的想法。结合孩子们的建议可以从结构个创意套都可以。在反思的基础上有想法,再结合孩子的建议可以从结构上和创意上进行点评。分享讨论后,让孩子们再进行课下的创作。这是整个课堂结构。至于哪里好,欣赏什么,提建议是先带内容还是先带结构,都没有关系。也就说孩子再说故事好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按照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来说。在这个基础上,要让文章完善,提点建议。有的孩子可能会说读起来不清晰,那就要分段,那可以提怎么分,为什么要这么分,通过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就顺其自然的带出来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构)了。这样就可以讨论出来怎样怎么分段更清新了。不管是层次性还是结构上都会让读者感觉更清晰了。这个其实作者和读者的感觉就一致了。顺其自然提到这些结构,至于去命名各个部分的名字因为是二下,水到渠成带下没关系。什么时候带跟时间没关系,主要是看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就不要带,如果孩子感觉带的好就可以带。对于结构到底那个年龄段带,是以孩子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的,孩子的认知到了哪里就带到哪里,孩子小的时候,就在讲故事,听故事的无意识的时候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事听的多了,有了对于故事的结构脉络有了大量积累,我们可以适当带带。带完结构,还可以聚焦下如何开头更有意思……这个可以讨论。如何让高潮更加有创意,结尾的部分也可以谈,可以是欢乐的,可以是动人的,也可以平平淡淡余味悠长。只要孩子发挥创意就好,孩子们能够沟通交流就好。

      最后,需要总结:如何让文章更有意思?我们要怎么做,也就一两分钟。孩子可能会说,要分段,结构要清晰一点等等……要有一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啊。孩子们说一下。更重的是文章要有趣,抓住人心。下来我们开始创作自己的故事,大家可以把课上我们对话达成的想法落在我们的写作中?这样课上课下就连起来了。今天的这样的课不太适合经常上。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偏重于浪漫的,低段的分享以欣赏,鼓励,点燃的方式来分享。今天这样的分享低段要少一点。高段可能要多一点。老师要想得清楚,想得越清楚带给孩子就越有效。我们想的越清楚就越能针对孩子的发展特点发展状态去带。

      针对文章的修改王校给出的建议:

      王校:低段儿的孩子再讲评之后不建议修改,修改是基于反思的,反思是需要培养引导的。别说孩子,就是成人也不容易。我们要对话,教研的时候也要对话,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哪怕我们达成了教研的共识,老师们也没有都全部落实啊。我希望大家能对话,但是,想对话需要时间。反思的能力是高级能力,需要培养。也可以是无声的对话,你基于无声对话也可以调整,让自己超拔,你也可能提升,但是这很难。反思是对自己已有的经验已有的思维方式动手术,这是很难的。对自己的精神更新,如果不更新,就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反思和调整是很难的事,谁能突破的大、快,谁就进步快些。如果自身的思维模式很灵活,那就会获得跳跃式的发展。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能太快,理想的是孩子在课堂上通过对话让自己的认知图式突破,并且运用已经达成了的共识去做,但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有这孩子会好,大部分孩子可能还要继续跟着浪漫的熏着慢慢变化。如果我们想通过快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是违背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是违背孩子的天性的。我们给予孩子的写作一定要是新的话题,哪怕是同一个话题,也要换一种方式,不要重复,一切对于他来说又是新的变化的,这对他来说,才是有意义的。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的反思意识能力增强的时候,才能引导孩子去修改。整个小学就是浪漫的写作。小学结束达到洋洋洒洒写作一两千字就是胜利。

      我的感受:以前我总觉得修改很重要,今天的教研让我明白了,不可能通过一节课,一次点评让孩子有一个质的发展。写作偏于浪漫,兴趣很重要。其实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我们似乎都很反感,重复的,毫无意义的去做同一件事情。之前之所以可以让学生修改,学生也会去修改,那是因为有一个考试的标准在那里卡着。无论是结构语言,甚至是对于文章的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我们都会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大部分也都会去改。但是现在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基于考试。更不是应试,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修改文章其实是对自己内在观念图式的改变,所以这个很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