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第七季第23次李鸣督导晏老师第6次督导总
20231220 第七季第23次李鸣督导晏老师第6次督导总结
此次督导我有一个感受,不管是比较理性的话语还是感性的话语,只要说得对,别人都能听得进去。特别羡慕佩服内圈的几位老师,他们的话总是让我爱听,且觉得听了有收获。他们是书看得多,且看得深。值得我好好学习。李老师的话更是如此。
这次有以下收获。
1、夸大自体的反应性动员与原发性夸大的区别,原发性镜印移情是你只要做他的自体客体他就会被激活,而反应性的是理想化移情在前,只要失败它就退行,就激起夸大自体镜印移情。
反应性动员是在与客体关系扩张中受到阻碍,才会回到夸大与表现癖自恋在与客体的经验中被修饰。它未被改变再回到夸大自体。而如果是理想化自体受损,是在对理想化的客体创伤性地失望,它降低了理想化的理想,才存在理想化无法经由与客体的经验再内化,这两个差别是很大的,如果有动员性就不能诊断是理想化。
2、父母的理想化成为孩子的理想化,那就是认同。
3、要诊断必须有症状,必须有冲突,冲突必须是来访主诉中有的,来访来做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只能做一件事——矫正心理。若没有矫正的动机是不会来咨询的。
4、一个人在奋斗路上,遇到的除了挫折还是挫折。
5、诊断时根据一个症状很难确定,要看到来访的很多症状,这些症状有一个倾向性,要综合看数量加质量,有时一个质量好的顶好几个,质量数量都要考虑,要看整体的基调。
6、来访的夸大自体是怎样受损的
来访被诊断为夸大自体有缺陷,这主要来自母亲对他的夸大自体的回应。每当他有夸大表现癖,母亲对他的打压是别人夸你你不要理他,别人对你有企图心,要不就是卖保险,总之是利用你,这个来自于母亲祖上是地主的创伤,地主被斗的很惨,需要低声下气,需要隐藏锋芒。根据成年反推,当来访早年健康表现癖需要被镜印时,母亲也是会这样回应,就会把来访的健康表现癖打压下去,它就会压抑到潜意识中,这样他的夸大表现癖就不能被修饰。修饰就是要夸大表现癖出来时通过镜印和恰到好处的挫折回应,让这个表现癖得到修饰后才能有健康的夸大自体,即能承认自己的夸大,也能承认自己现实的不足。当这部分被压抑下去后,来访就固着在对自己完美的渴求上,及对镜印自体客体融合的渴求上,所以他内在在追求完美,无论外在他有多努力,他永远都不觉得自己是完美,这也是他自卑的来源。表现在他学到吐,他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有自信,他仍然觉得自己自卑。这部分就是他性欲化表现癖,他仍然觉得自己不够,所以他学习学到 7、8小时都不觉得自己有能力,都是防御性的夸大表现癖表现,所以是夸大自体是受损的。
来访自信和雄心较少,来访一直在说,即使做成这样他都是这样的自卑,说明他的夸大自体是受损。所以他的基理,当他表现癖没有很好被镜印时,他就压抑到潜意识中,他的夸大表现癖就不能健康被修饰,不能形成健康的夸大自体,所以他没有现实感。结合主诉他在意别人的评价很苦恼,他小时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觉得别人说他好,他才是好的。说明他的自尊是来自别人的赞美和确认上,这说明他没有现实的自尊感,咨询师始终也不觉得他很优秀,他一直那么努力,他不觉得他自信,他仍然觉得自己很自卑,说明他努力的那部分,不是他的自信和雄心,是他的防御的那部分,他有两层马甲,一层是被否认的夸大表现癖,用凡尔赛来防御夸大,第二层防御是用性欲化表现癖来掩饰自卑。
7、怎样确定两极自体哪极自体受损严重?看来访是追求内在的完美,还是要与完美融合,追求内在完美是扩展性融合,与完美融合是与理想性自体融合的。前一个是夸大自体受损重些,后一个是理想化自体受损重些。有时候两个都有。
现实中,诊断差别不大,但治疗差别大。因为理想化及夸大本来就是张力弧的两端,但治疗完全不一样。
8、缺乏现实感,说明镜印不足。
9、卫老师呈现了如何了与来访贴近的程度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的内心过程。
案例开始是从自卑自恋一体两面开始谈,发现是自体问题,在双极自体受损的诊断过程中边诊断边进行自体理论的学习,对概念加深理解回到案例,对案例有更多理解,但发现自己有习惯性思路,会拿理论去套案例,套到后再找证据,继续学理论,到这个星期再看案例,发现拿理论看双极受损、偷窥癖表现癖,表现硬往来访身上套,就发现陷入精分动力的方式去理解来,似乎站在来访的外面,因为他本身是一个自体有缺损的,工作时要做他的自体客体,就换一个视角去理解他,尽力搁置自己理论的一些东西,对他的评判、看法,而将自己代入他,将来访的所有待遇想像自己小时候的情景:父母常吵架对我的打压式教育,妈妈在别人夸奖我时不让我与这些人来往,爸爸说你有很多优点夸你没有用,用自我作来访的角色,再去感受他时,会发现不用理论去套,当他是活生生人,想像情景与他靠近,当与他贴近时会发现,黄老师分析的东西就出来,就知道他原来是很在意别人评价,不自觉地在装,装得很成熟,他的内在非常要求很完美非常夸大部分就显而易见,这是真正去体验他过程中能感受到的。不去将自己主观的部分加在来身上,就会发现他夸大部分是案例的主基调,这个体会是与之前不一样的,是夸大自体受损后虚弱部分,比如学习,用性欲化表现癖来补偿,之前用理论去套,会说她一天学十几小时是偷窥癖,当把自己放在这个角色中时真正是一个性欲化的表现癖,用自己体验,好象能感受一点作为自体客体了解理解来访的一个途径,将自己评价的部分、情绪部分搁置下来,真正与来访在一起,对在自体受损方面的来访可能有帮助。
10、童年怎样造成的夸大自体不良?本案找出是父母的打压式教育,打压教育一定是从小打压的,不是长大了才打压的,这是基调,沿着这个扩展,就找到体现了最核心的夸大自体不足、导致来访胜任感缺乏,额外地表现为夸大自体表现癖的一部分。
11、区分真实需要及镜印需要
若是来访真实需要,满足一次就可以;若是镜印需要,作为自体客体要做多次反复的满足才可以,往往无力感很可能就是卡住在这里。
12、李老师:说所有的感受时,理论要在先,理论是指导,初学有点生搬更套,但是必经之路,不能省去。不能由着感觉走,先理论,再情感,只有再升华,情感可以代领理论,但开始学习时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