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另一个韩愈

2021-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易羊的田

之前,对韩愈的认识基本就来自于备课《师说》《祭十二郎文》,在《师说》中觉得韩愈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是一个很严肃的人,《祭十二郎文》又让我觉得韩愈是一个很感性、情感丰富的人。

除此之外,印象较深的就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文以载道”的口号,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他一直做到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的高位。

我以为这样一个大咖,文采奕奕,即使有过被贬经历,也不会有处在谷底拼命挣扎的苦楚。

这次在《古文观止》里,接触到韩愈更多文章,似乎认识了另一个韩愈,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文坛盟主,不是那个名词概念里的“唐宋八大家之首”,而是一个鲜活的矛盾体。也有些明白了他说的“不平则鸣”“穷苦之言易好”。

他的《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与于襄阳书》《与陈给事书》《应科目时与人书》全是投赠之作,言辞恳切,极力毛遂自荐,虽然他说“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但每一篇都能看到他并不甘于穷困的命运。每一篇他都在“卑微”地请求对方能引荐自己。

我一方面感叹韩愈这样的大家原来也是这样起步的,一方面又在想读书人的矛盾心里。想到陶渊明、竹林七贤、鲍照、贾谊、王勃、李白、杜甫、李贺、孟郊……在儒家思想的耳濡目染下,没有人不想“达则兼济天下”,然而不管是混战不堪的乱世还是繁荣如汉唐的盛世,这些有才华的人并不一定都能顺利实现志向抱负。有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处江湖之远,有人“装疯卖傻”“郁郁而终”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还有人终其一生忧虑国事却只能获得微职。到底该怎样看读书人的骨气呢?

立德、立言、立功,韩愈已经有“文名”了,为何依然执着于“立功”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