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读何书
缘起
微雨,呆在家里有点儿闷,遂外出买了点儿西瓜、花生、桃子,到家沏了一杯热茶,喝了几口疲惫尽消。
准备写点儿字了,可是还有点儿热,看来只能赤膊上阵了;可是小儿子还哼哼唧唧的,看来只能戴上耳机了。
最近有些放飞自我,云村续了费,福佳白满了杯,肠胃开了浑,颜面抹了粉。可是怎么折腾都不胖,反而黑瘦了些。
嘿嘿,看来诸行无常,无常也是好消息吧,无常是否代表着有无限可能性哈。
引子
正如陈粒《五言》所言:“口不言是笨,眼不看是蠢”。感觉还是得开口多说说话,睁眼多看看书。
最近读了冯唐的不少文字,怎么说他呢?他的文字读起来有种能让少女脸发烧的、让少男肾冲动的感觉。
嘿嘿,不过对我这种人到中年的准油腻大叔来说颇有些王小波的精神吧,总之还是利大于弊吧,哈哈!特别是他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他的一些经验很是难得:不要在平地上蹦跶,跳得再高能有多高呢 ,要想方设法历经千辛万苦爬上高山,在山顶上伸伸手是不是比在平地上高万丈,强百倍啊。
然后最近又读了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这个名字厉害啊,我得一个一个字的打出来还不能用联想词,有点儿念般若波罗密的感觉。要是按照他的理解所有的这些都不是事儿,包括生死都不是事儿,既然这样就好办了,该干嘛就干嘛了,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想写点儿东西就写点儿东西了,毕竟诸漏皆苦、诸法无我嘛。
正文
之前读书都是泛泛的读,不求甚解的读,希望以后能选几本经典来精读,熟读,谈吐之间能偶尔调用一两句出来就甚感欣慰了。
以下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这里我还是偏向国学经典的,毕竟国外的书读得少),然后分析了下何时读它们功效更佳,书尤药也,药不能停,对症下药,方显奇效:
-
《易经》苦厄时读
易即变化,它是讲变化之道的,读《易经》会否极泰来,这是显然的。中国的文人一直会有这样的传统,在艰难困苦之际,很多人都会选择读《周易》所以说没到关时刻不读《周易》,非关键时刻不能体现其功效,它不是用来消遣的!
既然它是一生都要读的书,就不急于一时啦,偶尔翻翻,偶尔看看,由于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周易》了,所以我这里只能把它摆在这里,再不能说些什么了。 -
《庄子》心累时读
庄子永远都是内心最后的港湾,游子的避风港,世上最后的净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各种譬如、小故事、好名字。我曾花了时间在里面选了好几个名字:逍遥、扶摇、鸿蒙、梦蝶、雁影,当然都是女孩子的名字了,可惜最后都没有用上。
庄子的逍遥,庄子的善辩,庄子的智慧,庄子的格局,真不是一般牛人能比肩的。他是牛人中的牛人,战斗机中的战斗机。我感觉他能算得上中国智商最高的几人之一了。
他是一眼能看到事物本质的人,无论你给他怎么推销你的思想,他一句那又怎样,管我屁事,管你屁事,就打发了,降维打击真的是太可怕了,是啊,子非我,安知我之乐呢?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梁冬说庄子系列,专家研究的就是深刻嘛,看看总比不看好嘛。 -
《黄帝内经》养生时读
很多人知道长安十二个时辰,但是知道马伯庸的又有多少呢?知道《黄帝内经》讲的十二个时辰又有多少呢?南怀瑾先生说古代经典就是古代的科学论文,是可以直接拿来应用的,为啥到了今天就成了道德文章呢,里面的天地人发展规律至少在东半球是适用的,不要以为今人智慧比古人强多少,可以肯定的说这几千年人类的脑容量几乎没有增长多少,眼耳鼻舌身触觉反而退化了不少。
《黄帝内经》讲了很多养生之道,我感觉最适合大部分人的就是: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如果连这就做不到,估计真的就和它无缘了。其实质就是自律,敬畏道,按道也可以说规律行事了,否则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那就没办法了。 -
《传习录》自卑时读
明朝一哥这个称呼不知道最先是哪位提出来的,是为了取悦观众也好,还是为了畅销也好,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谁让现在的人喜欢吃快餐,喜欢吃别人加工过的食品,原汁原味尽失。
其实各种传是最没有营养的,它最多是可观赏的鱼,不是可以获得技巧的渔,读了再多也是消遣。
传习录记录了先哲王阳明思想变化的三个过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大小是相对的,空间也是相对的,在你的小宇宙,你说了算。他人的地狱,怎么能限制了你?
- 知行合一,这个含义比较多,最好还是少说话为妙,少说自然不用多做了。什么知即是行、不知不行、不行不知、知易行艰了,都是知行合一排列组合的解释。还是上原话吧,看看古人这辩证思维能力有木有很强大啊: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元来只是一个工夫。
- 致良知之功在于追随内心,是便是,非变非,不要欺他,着实去做。
Steve Jobs的Follow Your Heart
,Google的Do Not Be Evil
,稻盛和夫的开始你的明心之路都是致良知最好的阐释。
-
《金刚经》烦恼时读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六祖惠能就是听了这句话顿悟的。现在想想没心没肺的人是不是也是心无所住,不过就算无所住也没有意义,因为它不是清醒的。
所谓清醒的就是时刻活在当下,观照自己的一切,就算你睡着了做梦了也知道你做梦了,想转变梦的主题也行,想醒来也行。就好像一个守护进程一样时刻关注着你,时刻知道你在做什么。这种人反正我没有见到,脑袋放不放光我也不知道,但是他的气场一定非同小可,可以干扰你的脑磁波,这就是信仰的由来。
不过就我们凡夫来讲,读《金刚经》感觉就好像天空时刻飘出来六个字“那都不是事儿”,既然都不是事儿,还有什么烦恼呢。据说有些变态(就是非常态)还很喜欢烦恼,他们认为烦恼即菩提,是个人精进的陪练者,跨过去了你就进入了宽的境界了。 -
《哲学历史》休闲时读
这个不用多说,每个人都应该懂点哲学,或多或少,生活中也到处都是,不用多说。如果只是想大概的了解下中国哲学发展轨迹,可以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如果还想了解下国外的哲学简史,可以读点轻松的比如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不知道有句话当讲不当讲,反正也不是我说的,是日本学者武田岗彦说的,他说西学都是枝叶,连树干都很难算上了,更不用说根了。既然根在东方,那就珍惜吧!
历史这些事儿,虽然都是成功者书写的,不管怎么写都是片面的,但是大是大非,以史为鉴还是多少给人以启发的。读史可以明智这个倒不是很重要,读得多了,见识广了,谈资多了,多多少少可以做个有趣的人吧,说不定关键时刻学以致用,还能帮你大忙呢。
唯一的副作用可能会食古不化,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真假假,何必在意,在历史的长流中这些都毫无意义。 -
其他
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书,有的我不知道,有的不适合公开的说,有的特定条件下才生效,先读这几本吧,我感觉能花20%的精力来收获80%的功效也是挺好的嘛!
尾声
好啦,娃子睡着了,手机没电了,写字也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