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原创 | 还记得当年的寒假吗?
文/王琴
期末考试周到了。随着最后一门交卷铃声响起,孩子们的寒假就正式宣告来了。
作为父母,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假期成了重头戏。既要犒劳他们一学期的辛苦,又要保证不能玩物丧志、导致开学成绩一落千丈。既要有眼前的苟且,还得惦记一个月后的诗和远方。个个劳心劳力,像导演春晚般煞费苦心。
还记得咱们小时的寒假吗?
那时候,期末考试一结束,寒假作业就发下来了。在拿成绩单之前,我就能把那2本作业全做完。领完成绩单,一个寒假的节目单就一个字:玩。
看电视。《西游记》、《红楼梦》是每个寒暑假的保留节目。看到最后,跟着电视里面说台词、背广告就成了我们的拿手好戏。后来的《新白娘子传奇》,《射雕英雄传》,也陪伴了我们无数个童年的寒暑假,就像现在的《还珠格格》的江湖地位一样。
打扑克。当年娱乐有限,电视看完了,我们几个小孩总在一起打扑克,发明各种玩法,玩得昏天黑地。给现在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们科普一下几个经典的扑克游戏规则:
注意:人数不限,2-3人为佳。
1、起5张:又叫小上游。每人起5张,出牌多者获胜。
2、跑得快:3-4人玩。牌均分给3、4家,谁先出完谁赢,有点像后来的斗地主。
3、对对胡:轮流起9张牌,轮流再起一张打一张,谁能先凑齐5对就赢。大小王为癞子,随便配。
1-3这几个游戏比较简单,后来我们都不玩了。
4、378Q:牌从小到大依次为4,6,9,J,3,7,8,Q,其余均为分数(A是15分,K是20分,2是40分,小王100分,大王200分)。可以三带一,可以四个炸,大炸弹可以压小炸弹,但378Q则是炸弹中的战斗机。谁牌先出完谁赢,输者手里有几张牌给赢家几十分。
最爽的赢法就是庄家一口气全出完,2个输家就是起了个牌,过了把手瘾,我们的行话叫“坐的士”。
5、勾14:去掉大小王。每人起5张,每人再起3张摆到下面用来勾牌。将手里的1张牌加下面的牌得14,即可赢得了这几张牌。如:拿着9勾下面的5。如果没有勾的,就打一张牌,再起一张。最后看谁赢得的牌分数最高。每张黑桃、红桃、梅花、方片分别代表4、2、3、1分。
勾14非常烧脑。玩到最后,都能算出对方手里是什么牌,什么花型,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牌然后死死捂着不打。
还有很多其他的玩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打扑克非常锻炼智商。反应能力、计算能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合纵连横能力等等,都可以在这一场场的实战中慢慢培养起来。
赌博。过年时大人有的玩牌九,我们小孩也会学着带点彩,因为有压岁钱嘛!一把一毛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毛钱能买一包瓜子或一袋无花果呢。平时我还算骁勇善战,遇到赌钱就蔫儿了。越怕越输。不过我自制力还行,设有止损线,连输5毛就不玩了。
玩烟花。每年过年必玩烟花,小蜜蜂之类温和的烟花是我们的最爱,大的烟花不敢放,就看着男孩和大人玩。空气中浓浓的二氧化硫就是我们心中过年的味道。
上庙,看舞龙舞狮。年小月半大,很多常年在外的人,过年是肯定要回的,尤其是正月十三要回来看灯。敲锣打鼓,玩狮子,喊彩,采莲船,舞龙灯,踩高跷,杂耍,放鞭炮……
一年一度的庙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有的孩子骑在大人肩膀上看,有的孩子攥着烟花,嚼着大白兔奶糖或啃着甘蔗,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满头大汗,乐此不疲……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我们就在这样没手机、没电脑、没平板、没旅行的时光里,一天天长大了。看着今天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些羡慕,也不禁怀念。
今天的物质,当年的我们无法奢望。当年的快乐,岂是他们今天能体会的?
当年你的寒假,是什么模样?
相关阅读:
纳言资源 | 如何记单词?自然拼读资源分享:Super Phonics
纳言,英语老师,6岁孩子的妈。教书育儿之余,喜欢写点小东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文章底部点赞。更多好文,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纳言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