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读了啥?(一)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Mui酱

从儿时起,读书在我们脑中就是个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好好读书你才会有出息,才能赚大钱”

“读书好了,今天才会有好出路”

那时的读书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只要把试卷中会出现的考题从书中找出来,让卷面分向100靠近则可。分数越好,夸奖就会越多,书读的也就越好。

而现在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没有了担负前程的“读书”,读书学习,依旧是经济不景气下裁员浪潮中,自我提升提高价值的途径。

不仅如此,读书渐渐也成为一种流行,书单,书评在网络上泛滥,别人都在努力,不读书就要落后的紧迫感让我们重新拿起了书。没有了卷面分的束缚,书似乎成为了催眠神器,翻完了一本又一本,睡一觉全都忘记了。似乎读书只是自我安慰,无用功的无限循环。

是什么让“百利无一害”的读书成为了无用功的循环?

一.没有既定的目标。

读书读什么?这大概是很多重新拿起书的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般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打开书单或者排行榜,从中挑选。当然这是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娱乐消遣,广泛地阅读开拓视野,并没有不好。

但如果你是想提升自我,那么一个明确的目的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如果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就容易东看看西瞧瞧。我没有想好自己应该专攻于哪个方向,看到哪个领域热门,手头上的书还没消化完,又投身于热门之中。

于是总是这里看一点那里看一点,浅尝辄止。理财流行,着眼于理财,教育突然热门起来,又转眼看教育。互联网赚钱,又开始扑腾扑腾跑去学习。

好像啥都懂,但是又不全然。遇见不了解的还能扯皮吹牛几句,碰到真懂行的只能乖乖躲角落。那样的读书,其实真的没有获取什么。

二 贪心不足蛇吞象

书单越长越好,学的课程越多越好。虽然我们都知道越多不是越好,但内心的冲动总是让我们不停买书买课程,承包了所有权,但进脑子的,却寥寥无几。

努力多学习是好事,但人的精力有限,太多反而会给自己造成压力,最后变成破罐子破摔,啥也没干。

想想自己在高中读书的时候。

高一的时候课程非常多,九个科目,每天晚自习该怎么分配?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多学一点,做个数学练习册,看一下生物的解析,预习明天的物理,噼里啪啦给自己排了一堆。

可是真正到你做的时候,并不能按照计划的全都完成,有时候晚自习结束了,第一项都还没有做完。于是我自己就开始懒散了,算了反正都做不完,就直接不做,睡觉得了。

东西一多,无从下手,也会加剧拖延。有时候看到喜欢的课程就随手买,结果有时间打开课程准备学习,发现:

怎么那么多?

那我要先学哪个?

哎呀,还是玩游戏比较爽一点?

最后退出,打开了游戏app。

三 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

读了挺多书,看了很多公众号的科普文,感觉自己在成长。但是睡一觉,啥都没有了。

暂时的记忆给你了学会的假象,而这泡沫一遇到阳光会瞬间破灭。

阅读这方面技能,我们似乎都有,但一本书吸收多少,和作者交流到什么程度却因人而异。到底怎么样阅读能更加快捷有效呢,请听下回分解,哈哈哈哈!

我们到底读了啥?(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