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短篇小说基础课

作业 | 《露天电影》之我见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勾漏书生

这两天看完了“此地|短篇小说基础课”推荐阅读作品——徐则臣的《露天电影》。

这篇小说,主人公秦山原,曾是一位山村露天电影的放映员,后来转到省城工作。一次外出,搭车路过十五年前经常放电影的村子,决定回去寻找下感觉。结果,这次回访让他终生难忘。原来,当年放电影时,他常常和一些年轻村姑在无人处行一些野合之事,他自以为无人知晓。却不知其中有一位,后来竟不顾自己丈夫,跟另一位放映员跑了,那个女人的丈夫叫孙伯让,他完全清楚秦山原这些事的来龙去脉,并憋着一股报仇的劲,苦等了十五年。晚饭后,孙伯让携秦山原去他家放电影,并对他展开了“审问”,一出出过往苟且之事的回忆逐渐回放,秦山原在孙伯让利刀的威胁下,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终尿了裤子。

徐则臣被称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他的作品细节真实,极具现实感。他自己也说过:“对一个作家来说,文学就是历史,历史就是文学。”这篇《露天电影》,就向世人展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真实的历史。

作者借秦山原这个人,揭露了一些当年山村的一些事,似乎不可思议,却又曾经发生。那个年代,刚摆脱温饱,人们终于过上不用再整天担心饿肚子的生活了。可是,闭塞的现实环境,更多的是激起人们的好奇与向往之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报纸上、从银幕上就可以看出来。可是,有条件有机会看外面世界的人,毕竟还很少。所以,从外面下来到在村子里放电影的秦山原,年轻、帅气、又有知识,变成了人们尊敬的对象。这些在一部分女人的眼中,变成了难以抑制的爱慕,从而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苟且之事。

我个人认为,作者似乎无意谴责当年这些事的对与错,只是客观地把当年的一些怪现象展现出来。可能这也是小说的艺术性之一,作者只是客观呈现,由读者自己思考。

内容设计上,由一帮人停车在车旁小解开始,到秦山原被小孩大喊“他尿裤子了”而结束,颇有戏剧性,也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本是怀旧的露天电影,却扯出了一些狗血剧情,看似惊奇,其实也早埋有伏笔。整个行文结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至于作者想反映的思想,个人感觉就如一句网络熟悉的话:生活并不是如你想象般美好,看似温馨的背后隐藏着戏剧般的事实。细说来有这几方面:一、曾经的年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匮乏;二、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扎下村的人对秦山原依然敬重(知道内情的孙伯让除外);三、秦山原是个复杂的人,一方面很讲斯文,比如有人看见的地方绝不敢小解,可又心性凉薄,对曾经和他有过欢愉的女人,毫无记忆,最后结局是自己尿裤子斯文扫地;四、孙伯让是个悲剧的人,老婆跟别人跑了,过着十五年单身生活,最后终于如愿羞辱了曾经的情敌一番。

加上徐则臣标志性的细节描写,作品可读性很高。“那个时候秦山原也有不错的感觉,黑漆漆的夜里,所有的人散落在黑暗里,他掌控一台他们弄不明白的机器,然后从他面前开始放出光明,一个个陌生的世界跳到一块巨大的白帆布上。”——写出了秦山原的优越感,也写出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秦山原就想起那时候整个扎下都围在他身边,那些鲜嫩美好的女人也凑过来,他闻到她们身上温暖的香味,她们一次次把眼光从银幕移到他身上,他看见她们的眼睛里闪闪发亮。他知道她们想和他说话,或者干点别的。有时候他也会向其中一个招招手,动作很小她也能看得见,然后他们前后脚离开电影场。”——把苟且之事描写得让人看出却又不俗,我不得不服徐老师。

“秦山原怎么也想不起当时那些女人的样子。她们变得相当抽象,只是新鲜、羞怯、紧张、虔诚、热烈、丰满、光滑和弹性等一系列形容词。他把她们带到一个个没人的地方,四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是在这些形容词里度过的。那么美妙的好日子怎么就忘了细节呢。”——八个形容词凑在了一起,到底是算忘了,还是没忘?可真有意思的。

作为一个80后,露天电影于我而言,其实也并不陌生。孩提时,村里的电视机那是凤毛麟角,很多还是抽屉大小十几寸的黑白机。一年下来,村子里也会迎来几场露天电影。得知消息的我们,不管离得远的近的,便会早早吃完晚饭,扛着凳子到村公所前的大平地,占着一个看影位置。

放映员确实是挺受欢迎的一个人,熟练地拿出银幕叫人挂好,把放映机摆好在一张方桌上,拿出一卷胶片,装在机子上。一般一卷胶片就是半场,中间换片时得等上一会儿。不过,文中出现的那些苟且之事,未有印象,也从未听说有过。兴许是村与村、人与人不一样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