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实践的智慧学》:               

2022-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绍发

了解时代的问题是要有感受的,这个不在专科的范围之内,要靠自己有洞见。这就是最大的学问所在,这种学问与专家的学问不一样。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到熊十力先生那句说得很好的话。他说:“人当该有感触。”这个“感触”是普通的说法,就是我们平常说有没有感触。不是严格的西方人讲知识论的那个从感性上讲的那个感触。熊先生下面就说:“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假定一点感受也没有呀,这就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禽兽。”这话说得很重呀。这是很普通的话,以前也有这种话,有这种意思。孟子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什么是大体呢?什么是小体呢?心之官是大体,耳目之官是小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告子上》)这就是小体。这种词语后面都有一种很大的洞见,了不起。

孟子说这句话还不是平常说的感触,熊先生就根据这句话说“人要有感触。”要“下学而上达”,除了学以外还要有感触。熊先生接下去还说一句:“古今以来,感触最大的莫过于孔子与释迦。”孔子感触最大,释迦感触最大,耶稣不在内。熊先生没有说到耶稣。耶稣也不错,耶稣感触也很大。但熊先生说这句话的语脉看起来,耶稣的感触还不算最大,一定要是孔子与释迦那种感触才是最大的。所以,孔子与释迦是圣人,没有人能超过的。大家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有道理。所以,我总记得这段话。

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要注意呢?因为客观地讲,它是个大问题,这就是时代的问题。你从这个地方得到正感正受,这个地方就是哲学,这个哲学要从这个地方呈现。但是,现在念哲学的一般大体是哲学系的专家,他们不以为这个是哲学。感触怎么能是哲学呢?感触完全是纯粹的subjective,纯粹是主体的个人的,这算什么哲学嘛。这里面没有哲学。这种想法不对的。真正的哲学就在这里出现,出现了以后,成了一个观念,或者说成了一个概念,再冷静下来加以专门的分析、了解,那是第二义、第三义以后的事情呀。那是把最初的感受、最初的洞见凝结化。

凝结化以后,成一个客观的论点,这才有分析、研究,有种种的专家学问出来。你这个专家学问成一个论点,就是从那个地方凝结起来。那个地方成为专家研究的论题,这个辩论辩过来,辩过去,以为这是专家之学,是真正的学问所在。实在只是第二义、第三义的讲法。哲学的真正的originalmeaning,哲学的最根源的意义是在感触的那个地方。你以为最根源的那个感触是主观的个人的。岂知,主观的就是客观的,个人的就有普遍性。真正的哲学问题就从这个地方呈现。现在念哲学的人听到这种话,以为这不是哲学。我讲的这种话,你们在平常的课程里听不到的。平常每一年开的课程里没有这种学问,因为你所开的课都是根源的洞见出来以后所凝结的。那都是冻结点,冻结成为科学、冻结成为哲学、冻结成为文学,文学中有小说、诗歌。再冻结成李白专家,只知道李白,而不知道杜甫。

专家愈专愈小,愈冻结愈小。那个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学问,那不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呢?我现在告诉你,你要知道那个冻结怎么来的,你再把那个冻结,那个凝结点融解,化掉它,化成原初的那个流动的水。那个流动的水就是哲学。这句话有很深的insight。你假定知道这些专门的学问都是冻结凝结点,然后你把那些冻结、凝结点化掉,像冰一样,把冰再化成水,那么,这个水才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靠熊先生所说的那个感触。所以说:“感触大者为大人,感触小者为小人。”这里面无穷无尽呀。这个大、小是不是完全没有标准呢?这话不是纯粹主观的没有标准的,所以,从这个感触才能指导到最高的学问——哲学的本身。

哲学就要从这里讲。譬如说,就着这个凝结点讲,哲学本身的这个最初的感触就是生动活泼的水呀,那个流动的水呀。凝结点冻结了嘛,现在再把这个冻结化掉。经过冻结而后把冻结化掉,回归到水。那么,你才惊觉:“呵,这个水真有意义!”当你想到这个原初的流动的水真有意义的时候,(熊先生)那句话就容易了解了。开始说的时候不太容易了解。为什么说这个大、小好像是完全主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呢?好像是完全个人的,而不一定是个人的,而有普遍性呢?因为他说这“感触”的时候,就假定人类每一个人实在是有一种感觉的能力。他实在是肯定这个东西——感觉的能力。

假定用佛教的名词说,就是“觉源”。觉源就是发动这个感觉的根源。他承认这个东西有普遍性。当这样了解的时候,这个“感触”就不纯粹是一个主观的个人的。所以才能从这个地方讲哲学。要不然怎么能从这个地方讲哲学呢?怎么能说其他的一切学问是冻结呢?是这个流动的水的冻结化呢?可见这个水根本就有普遍性,它是生命的一个普遍的底子,一个originaluniversal  ground。熊先生说“感触”是用很普通的话说的啦,假定提到“觉”字的时候,那就是觉源。说到“觉”字,那就是诸葛亮说的两句话:“恻然有所觉,揭然有所存。”这两句话很好。诸葛亮这个人不简单,就这两句话就很少人能说出来的。所以,这个政治家了不起。什么叫“揭然有所存”呢?这是中国的圣贤格言。尽管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人,隔现在一千多年,但现在还是一样。这种语脉上下贯通,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你就从这里了解中国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